本篇文章3808字,读完约10分钟
《过年:华北根据地民俗改造( 1937-1949,李军全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0月出版,78.00元) 半个世纪前的1969年初,广东团为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九大而在春节前在广州集中学习 来自粤北韶关的瑶族代表试图逃跑时,被拦住时,认真地说。 “快到正月了。 我家是我一个人的男人。 我不回去,过年猪谁杀? ”。 这个代表最终被送回家了——组织顾念猪不是没杀任何人,而是“觉悟太低”,作为代表不够充分,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为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迟泽厚:《中共“九大”内幕小忆》)甚至在火红的年代也是如此,春节人们心中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 九大是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正月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正月遇到政治时,结果总是出乎意料 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政权的脉络上,上述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年代的情况怎么样? 李军新着《过年:华北根据地的民俗改造( 1937-1949 )》是以抗战到解放前位于华北控制区域的春节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的,具体包括华北社会背景、春节推广、春节优抗、春节娱乐改造及民众参与等 为什么是春节? 对共产党来说,动员组织群众是最重要的任务,这是搞革命的基础 推广教育与组织动员密切,往往以改变观念为前提 影响群众的头脑又与传道密切 具有鲜明理论色彩的革命政党如何影响广大文盲半文盲大众? 中共北方局推广负责人李大章表示,“我们现在所在的地区是文化落后的农村,我们推广激励的对象首先是广大的民众大众,因为我们依赖文案的宣传方法,所以普遍受到广大的民众大众 因此,更广泛的个人或集团(各种集会、民族革命室)的口头推广; 容易给予感动刺激的戏剧、歌曲、音乐的推广; 为了最引人注目和最容易被理解而需要合作的各种图标和漫画推广; 还必须采取一切办法,大力发展社会抗日教育,恢复倒闭的学校,处理很多各种夜校和补习学校,建立健全的救助室。 另外,必须经过一切可能性,编纂更通俗的抗战丛书和小册子,广泛分发和传达 ”领导人结合敌后广大农村的实际,确定了无论形式如何,都应该利用所有可用的职业生涯和契机来实施传道。 这种要求的终极表现是构筑无处不在的沉浸型推广环境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承,深深扎根于民众精神世界的节日,春节当然是可以借的 根据《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复印件( 1939年2月13日),“农历新年又到了。 这是我们做各种工作的好机会,在新年里,人们的心理状态比平时略有不同,都应该是推广激励组织动员工作,在新年中取得特别的效果,各同志做得好。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这项事业和根据地的其他很多事业一样,要求有细致的组织和坚强的领导。 晋察冀日报的刊文指出:“没有强大的组织和领导,就不能做好具有广泛大众性的工作。” 政权机关、大众团体,特别是区村级政权和大众团体、村剧团、冬学和小学教师、部队剧社、推广团队、民运集团和俱乐部娱乐委员会,负责自动组织、指导和援助自己力量所波及的地区大众新年中的文化娱乐工作 》1940年春节,太行王堡村军民联欢会上的收获舞 春节推广春节到来之前,组织将召开专业的春节推广业务会议,具体安排和引进推广业务的组织、方法、战略、复印件等。 高级别会议后经常有二次会议,层达最下层 推广由领导编辑发行册、演说资料、剧本、对句、口号等 推广的重点复印件毫无疑问将重点放在敌我斗争形势、根据地政策、政局前途等方面 具体列举了对敌人的斗争的战果(确定要求具体事例和数量),表明根据地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更加牢固和扩大。 展示根据地各项政策的正确性,强调与敌占领区、友军区的对应,强调根据地民众的幸福生活。 到抗战后期及国共政战争时期,根据地更强调是战后“新中国”的基础。 为了做这些工作,小学教员、学生和干部动员起来粉刷乡下的墙壁,用鲜艳的颜色涂上符合年节的标语、口号、街头诗、新年抗战小调、新年祝词等 这些自然与时局密切相关。 例如,1945年春节晋察冀三地委员会推广的口号是庆祝苏联红军向德寇巢大进军的伟大胜利。 反攻日寇只能收复失地,依靠共产党八路军! 军民大团结,准备总反击! 开展大生产运动,准备反击的实力! 除了以上所述的文案和画以外,也有与其说是大众集会不如说是直接的方法 比如1946年春节,太行署要求各地在元宵节普遍召开群众大会,推广“和平民主的实现是全国人民百年来不屈不挠奋斗和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 1947年春节太行根据地又在各地举行了大众翻身总结大会,展示了地主剥削、农民斗争果实等场面和实物。 春节的优抗在敌后根据地春节中,优惠抗属(优抗)是另一个有特色的项目——很少听说国民党方面有类似的行动,同时到了现在,成为了新的“年俗” 本书揭示了优秀抵抗的特殊重要性:“在革命动员环境中,为参加或支持革命的乡下人带来危机和风险的不仅仅是革命家继续获得乡村资源的问题,也是革命政权合法性形成的事件。 (第79页)春节通过其显著的“佳节”属性成为慰问革命贡献者的时机 正如作者所说,“如何弥补农村家庭参加军队造成的过年团聚的缺失,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军队战斗力的军事问题。 ( 82页)对此,新华日报(华北版)表示:“如果有任何贫穷的抗属,都得不到政府和同乡人的实际有效帮助、精神上的关怀和安慰,如果偶尔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会加倍怀念烦恼、出征中的丈夫和儿子。 我在那里写了书。 ”我发现优抗不仅是道义上的表现,也是现实的需要。 组织上重视优势,上述推广事业在实际执行中可能有折扣,但有充分的材料说明,优势确实是现实的 优抗主要表现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前者具体表现在优抗大会的召开、抗属联欢会(设光荣席位)、给子弟兵写慰问信、贴抗属光荣春联、挂牌匾等政治考虑上,后者表现在相当多的粮食、金、柴、肉、油、盐 许多材料表明这种精神、物质的双重慰藉对对抗属家庭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春节时,儿童团送礼物给抗属庆祝新年 改造春节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的因素,自然形成了其自身的历史沉积物 对于这些比较稳定的要素,即使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也不能彻底废除。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旧瓶子新酒”——在保存形式、复印件上改革创新。 年画、春联、戏、秧歌等是春节的基本物象和休闲方法,赋予革命时代的内涵是问题的定义 关于年画改造,鲁迅艺术学院木刻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留下了很多作品 鲁艺木刻团的第一个方法是使用民间流传下来的年画形式,主题素材涉及边远地区的军民生产、合作、自卫、支持军、爱民等各个方面,与过去大不相同 民众在农历期间,试图用这些新年画占领旧年画阵地,达到了推广的目的。 比如,门神画不是把以前流传下来的秦琼、尉迟恭等,而是把八路军、民兵描绘成新的门神。 根据年画《关公》创作《曹营心在汉》,策动敌占区伪军。 《农家历》利用“春牛图”的形式,把其中的春牛变成工队,把两面的十二生肖变成十二农事图 民众过年跳舞的秧歌和看的戏也被改造了 赵超结构于1944年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起在延安注意到“关于现在的新秧歌,从这一点来说,教育比娱乐重”。 新秧歌给观众的是“该怎么办”和“该怎么办” 讲述共产党要求的事件,加上艺术糖衣 本书进一步指出,关于乡村剧的改造,“不仅仅是剧目的编制,也重点是剧团和旧剧人的政治改造,其中根据政治教训保存符合革命诉求的要素,直接删除不符合的要素”(第150页)。 改造旧民俗,期待领导当然确立新年俗 在国共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对翻身的农民进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感谢教育是重要的复印件。 据说,基于民众感谢之情的信仰崇拜,有从各种各样的神向共产党、八路军的转变这一有趣的转变。 《东北日报》曾经刊登过文章( 1947年2月10日)。 “我们这些穷棒,从祖先到灶神、天地神,还有供奉佛的人。 特别是正月,家家户户都是神,财神不保护我们穷人。 我对这些灶神什么也没做。 为上帝提供天仙的人,胡匪也没来。 但是共产党来了,我们的旧账也报销了,土地也分了,不穷。 胡子也打完民主盟军,这才得安居乐业。 比我们提供的神佛强多了。 由于共产党八路军不具体,这种感情最终集中在“毛主席”身上 革命领导人的推广更多,毛泽东像开始出现在年关市,风行进了千家万户的寺院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春节已成为越来越具有鲜明政治意义的节日 正如作者所说,“神灵信仰受到巨大冲击,乡下人感谢的对象不再是神灵,而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是最高领导人毛泽东。 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舞台不再是娱乐的地方,而是革命斗争的真正信息。 演员不再是乡村文艺演员,而是从事革命的士兵。 观众不再是普通的观众,而是被革命热情感动的支持者、支持者和参加者 》(第212页)民众收到了吗? 组织上对春节这一职业生涯寄予很大的期待,繁杂细致的设计和配置也很多,这些努力大众是否接受并产生了实际影响,是需要进一步追究的问题 书中展示了许多资料(来自许多报纸)以证明这些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作者也提到了害怕贴新年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明显占有控制的特征的情况下,这种担心才能消除。 另外,在组织中,关于大众过去购买神用品(神像、门神、纸箔、香、蜡等),虽然明令中没有禁止,但有必要通过酌量加税来进行限制(第217页)。 这些细节强烈地暗示了我们。 事件可能有更复杂的一面。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王龙飞评《过年:华北根据地的民俗改造》︱“有组织地”过年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