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1字,读完约1分钟
收购三洋电气(以下简称“三洋”)的部分白色家电业务,使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不仅赢得了面子——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收购日本家电巨头(据日本媒体评估)的主营业务,而且获得了利润——继续打入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几天前,海尔与松下子公司三洋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海尔打算收购三洋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
根据海尔的官方公开信息,此次收购涉及三洋R&D以及上述领域的洗衣机和冰箱制造,以及被收购公司的家电销售和服务业务,包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及相关品牌。此次收购完成后,海尔将在日本市场实现“海尔”和“aqua”的双品牌运作;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海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经营“海尔”品牌和“三洋”品牌。
海尔副总裁杜表示:“三洋在家电领域拥有优秀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在运营良好,在日本和东南亚拥有生产和销售基地。收购三洋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业务是海尔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由于仅达成基本意向,双方未披露交易金额。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交易金额为100亿日元(约合8.3亿元人民币)。人们普遍认为这对海尔来说是一笔好交易。
海尔全球化
据悉,海尔与三洋的谈判始于今年3月。海尔表示,收购决定不是一个临时举措,而是考虑了整个集团的海外发展和大败店的发展战略。
在海尔的企业战略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尔的发展战略分为四个步骤。1998年之前,先后完成了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8年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2006年进入全球品牌战略阶段。作为管理者,海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止一次向外界解释,国际化和全球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寻找出路,而后者是整合全球资源。
日本是海尔一直想改变的海外市场之一。2002年,海尔和三洋在日本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利用后者的渠道销售海尔家用电器。然而,在其他日本家电巨头的竞争压力下,这种嫁接中国和日本企业优势的企图并没有结束。2007年,合资公司变成了中国独资企业,海尔只获得了少量收益。
2010年9月,海尔再次努力在东京举办盛大的新产品发布会,改变以往注重低端和小型家电的路线,推出冰箱、洗衣机等100多种高端新产品,高调宣布“日本攻略计划”。到2015年,它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额将增长4倍,达到300亿日元。
相比之下,海尔将从此次东南亚收购中获益更多。
回顾海尔过去的海外战役,张瑞敏选择了欧美先进的军事市场,通过在这些成熟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进入其他市场之前,提升了自身实力,赢得了声誉。东南亚是海尔旅程中的重要一站。目前,海尔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越南建立了工厂。
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2010年,海尔在白色家电中的市场份额为6.1%,再次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和酒柜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海尔的市场份额很低。当时,三洋、松下等日本品牌的国际化都是从东南亚市场开始的,现在在当地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会长江峰认为,东南亚一直是日本国际化的最重要的位置,日本品牌在东南亚也很有影响力。近年来,海尔一直在走全球化的道路,但在过去,更多的工厂建在海外。这次合并将使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他分析指出,海尔应该高度重视三洋的海外制造能力和渠道资源,收购三洋将对海尔开拓海外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三洋在日本洗衣机市场占有15%的份额,在越南冰箱市场占有30%的份额。交易最终完成后,海尔将收购三洋在东南亚四国和日本的四个生产基地、两个R&D中心和六个本地化营销渠道。
海尔全球品牌运营总监张铁岩指出,在收购之前,越南和印尼是海尔的新兴市场。收购后,海尔将凭借三洋的优势,在东南亚新兴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根据海尔发布的2010年财务报告,国内年收入约为539亿元,海外收入约为59.3亿元。一些分析师认为,海尔在开始国际化战略后的13年里,海外营收仅占总营收的10%左右,要实现任仲的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海尔收购三洋白电是其品牌效应和R&D能力的逐步提升,这将进一步扩大其海外市场份额。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也认为,海尔收购三洋业务可以改善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但他表示,三洋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地位不如十年前,此次收购对海尔的全球化战略影响有限。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三洋渐次淡出家电市场 海尔接手深入东南亚国家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