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8字,读完约8分钟
资料来源:“丛林”展览期间(年3月6日至5月16日)不定期与项目策划人、艺术家、批评家等展开对话的对话视频记录、长椅、书架、家庭中国公共图书馆、油漆
在“丛林”中的第一次对话
时间:年3月13日下午4时至6时
地点:主场中国b空之间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陈海涛(“丛林”展发起人、平台中国负责人)、孙宁(平台中国负责人)、荷心(平台中国国际部经理)、卢迎华(协调人)、碧月(独立策划人、碧月)
这是刘鼎与“丛林”展主办方的对话。 这个对话是刘鼎参加这个展览会的作品“《丛林》里”的一部分。 “在‘丛林’中”是一系列的对话,是刘鼎分别与展览会组织者和一些参展艺术家展开的讨论。
在这次对话中,刘鼎与展览会组织者讨论了展览会发起的背景和动机、展览会的形态和参展艺术家的反应、展览会的效果和展览会所触及的评论和思考。
在“丛林”的第二次对话
时间:年4月4日下午2时至4时
地点:主场中国b空之间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鄢醒(艺术家)、卢迎华(协调者)
这是刘鼎和艺术家邓醒之间的非公开对话。 这个对话是刘鼎参加这个展览会的作品“《丛林》里”的一部分。 在“丛林”中,在非公开系列的对话中,刘鼎与展览会的主办方和一些参展艺术家分别进行了讨论。
在此之前,刘鼎和邓小平没有见过面,或者交流过,但是对这个年轻独立艺术家的创作和他所参加的组织的“企业”计划有所了解。 “独立”不是身份,而是思想的特质。
在对话中:
我们交流了对“丛林”展的看法
我们分析了彼此“丛林”展形成我们所有看法的原因
对艺术的认识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
艺术家的身份和工作
“非实体的”和“不物化”的创作
政治和现实对我们创作的影响
对艺术史的看法和态度
与欧洲美国艺术作品的关系
艺术行业中的权力和对网络暴力的看法
对艺术行业缺乏道德感的看法
对独立性的看法
自己创作的关联性
快乐的调味汁
在“也是地”中
艺术家:刘鼎
作品标题:《也是地》中
时间:年5月1日至5月16日
材料:在“也是地”的展览期间(年5月1日至5月16日),艺术家与附近的c空之间的独立空之间的组织者进行了非公开的对话,“也是地”的动机和概念,以及它所讨论的我们的实践
时间:年5月12日晚上12.30点到2.30点
地点:北京c空之间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唐昕(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卢迎华(协调员)
这是刘鼎和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的非公开对话。 这个对话是刘鼎参加这个展览会的作品,“《也》里有”。
“也是地”是针对空期间、展览会等艺术领域的不同形态的组织方法而提出的。 我在想,如果我们熟悉的空之间,展览会、艺术领域的其他组织方法,已经默认为领域的规则、秩序、标准、测量的立场,是否可以在这些所谓的“规范”中提出其他组织方法。 但是,它试图摆脱具有对比性、功利的对比性。 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自组织和相互推荐,以参展作品和艺术计划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自我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自主机制和做法。
在这个语境下,刘鼎邀请了c空之间相邻的泰康空之间的艺术总监唐昕,通过与她分享“桃子地”的初衷和概念,展开了如下讨论。
泰康空之间的演变及其存在的语境
泰康空之间目前的组织方法
当前组织方法下生成的战略展与创作实践
通过具体研究泰康空之间对照片的兴趣,来思考历史和价值观的不明确性、可塑性、可疑性
不同的语境、价值观、组织方法对作品创作、呈现、浏览可能产生的差异和不同价值的明确方法
在“襄阳南路38号棉art house”上
艺术家:刘鼎
作品标题:在《襄阳南路38号棉art house》中
时间:年5月16日
资料来源:在与上海独立策展人维尔纳的非公开对话中,以维尔纳于年5月11日发表的新书《上海滩1979-2009艺术家案例》和与其策划的该书相关的《上海滩1979-2009》展( 2009年9月)为中心展开历史对话 对话的录音记录,桌子,椅子,杯子,茶壶,蛋糕。
时间:年5月16日下午2.30点到4.30点
地点:上海襄阳南路38号绵棉的art house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比利·安娜(策展人)、吕迎华(协调员)
这是刘鼎与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之间的一次非公开对话,刘鼎对话系列作品《襄阳南路38号棉的art house》中有。
这次对话也是刘鼎对话系列的展开,它发生在更广义的语境下,不仅仅是刘鼎参展的展览会。 促进对话发生的前提和构成对话的语境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对话对象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等。 与比利安娜的对话契机来自比利安娜最新出版的《上海滩: 1979-2009艺术家案例》于年5月11日召开的发布会。 这本书是比利·安娜为2009年9月在上海企划的展览会“上海滩: 1979-2009”出版的书。 展览《上海滩: 1979-2009》展现了1979年以来许多居住和艺术家在上海的创作与思考,收录了比利·安娜为组织这次展览而展开的田野调查和与艺术家的深入对话。
刘鼎2009年9月在上海参观了这个展览会,利用去上海出差的机会,与比利·安娜讨论了以下问题。
“上海滩: 1979-2009”规划展的背景与经验
《上海滩: 1979-2009》展现了怎样的历史?
《上海滩: 1979-2009》提出了什么问题
《上海滩: 1979-2009》中出现了许多艺术家曾经的思考和工作,其中许多已经被打断,如何看待这些打断和消失
艺术史的研究、整理和构建方法
参展艺术家和这个展览计划中没有的上海艺术家对这个展览的看法和评价
我们对艺术史的态度
上海艺术生态
独立身份和牢固的角度
在“ia3-2”中
艺术家:刘鼎
作品标题:在《ia3-2》中
时间:年4月17日至6月13日
资料来源:“ia3-2”展览期间(年4月17日至6月13日),艺术家与项目组织者进行了非公开的对话,以展览开始的动机、必要性和结果为中心,展示组织者作为发起人和参与者的期待和体会,以及我们作为创作者所面临的语境和挑战。 对话的录音记录,长椅。
“在‘ia3-2’中”的首次对话
时间:年5月29日下午4时至6.15时
地点:北京ia3-2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朱加(艺术家,ia3-2空之间的主持人和“个人前线”展的主持人)、倪海峰(艺术家,“个人前线”展的主持人)、卢迎华(协调员)
这是刘鼎与“个人前线”展的主办者、参展艺术家朱加与倪海峰之间的非公开对话,该对话是刘鼎参加“个人前线”展览的作品《在‘ia3-2’中》的系列对话之一。
在“个体前线”展示现场的这次讨论,朱加和倪海峰的“烟”和周围其他空之间的装修被敲击的杂音笼罩着,但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们试图与许多人进行识别和交换。
“自组织”
“在一起”
什么时候形成团体,什么时候应该“离开”
“空之间是作为组织方法的可能性和意义”
“系统与恐怖主义力量的关系”
“态度与文案的关系”等问题
相关认知。
“‘ia3-2”中的第二次对话
时间:年6月6日下午2.30点到4点
地点:北京ia3-2
参加者:刘鼎(艺术家)、陈勅雄(艺术家、“个人前线”展的主办者)、卢迎华(协调者)
这是刘鼎与“个人前线”展的主办者、参展艺术家陈勅雄的非公开对话。 这个对话是刘鼎参加“个人前线”展览会的作品《在‘ia3-2’中》的系列对话之二。
为了使对话顺利进行,邻接的塑料花盆底座暂时借用并改造成烟灰缸,上面盖着同样从邻接的不锈钢垃圾箱上取下的小石子,防止起火。 陈邵雄燃完近半包烟后,刘鼎和陈邵雄讨论。
个人前线展组织的理由和艺术家个人的状况在90年代和2000年以后有所相似之处和不同
个人价值与现实价值的不和谐与对峙
我们的事业目标
你如何承认自己的工作
如何制造和允许多元性和多元价值观并存
如何认识和包容多种可能性和差异的存在,而不是通过“在一起”和“集体行动”形成统一的价值?
回到艺术本身去寻找工作的原动力和幸福,而不是为了特定的功利需要去工作和创作。
空之间如何具备物理识别性以外的思想识别性
你如何看待现有的历史写法和意识形态
我们的现实
标题:“刘鼎的商店”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