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找个安静温暖的地方,拿出纸,尽情折叠,人们发现周围有更多的折纸爱好者,有老人、教授、白领、学生,无论年龄身份和职业,他们都是曾经被遗忘的孩子 在日本,折纸已经深入家庭生活的同时,在商业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折纸将成为新发现的生活习惯,就像时光机器一样,回到童年的快乐时光。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来自日本的折纸大师

年前,记者见到了来北京演讲的日本折纸大师小林一夫。 他是个很亲切的老人,穿着和服,踩着木屐,戴着眼镜。 “大家一起折纸是很开心的事件,最重要的不是谁摔得好,而是心很重要,很开心很开心。 ’小林一夫已经70多岁了,但从外表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佛教僧侣把中国报纸经由朝鲜带到日本后,折纸成了日本礼仪交流的一部分。 18世纪以后,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点浮世绘作品中开始看到折纸的记录。 之后,随着纸的价格变得便宜,折纸开始传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 即使是今天,从日本古代传来了节日的女儿节,母亲们还折叠着各种各样的纸人偶用于祭祀。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圆寺的僧义道一圆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折纸书《秘传千纸鹤折形》。 但是,之后直到20世纪中叶,折纸家们都为只能重复折叠哪些现有的100多部经典作品而无法前进而烦恼。

在日本被认为是折纸之父的吉泽章横空在1950年左右运用新技术,创作出了许多充满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改变了世界对折纸的看法,将折纸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折纸艺术也从那时开始在日本大放异彩,是全国小学的必修课,他们认为除了可以保留固有的文化外,还可以通过折纸来启发孩子的创造性和逻辑思维,促进大脑的协调。

从30多岁开始小林一夫从事折纸事业,通过举办折纸展览会、举办折纸教室、演讲等投身于折纸文化的普及和继承。 “折纸用的纸可以是任何材料,装筷子的纸袋都可以,但折起来的东西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很高兴。 ’他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折纸艺术有自己的理念和感悟。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小林一夫说:“如果学会折纸,即使在国外不会说外语,也可以通过折纸与人交流。”小林一夫在几次去国外演讲参加活动时,用折纸处理语言信息表达的问题,表达了想用折纸表达的意思。 他感动的是,对方也能通过折纸产生共鸣。 我相信折纸的真正意义是带给对方快乐,折纸的人的心很重要。 这是因为在教折纸的时候小林一夫没有把它当做艺术来教。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小林一夫说走折纸之路离不开家人的缘分。 他们世世代代经营着一家叫做“汤岛”的和纸染纸企业。 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小林一夫是第四代社长。 他们至今还保存着日本古老日本纸的染纸技术。 这种以前传下来的和纸比普通的纸贵一些,但是适合折纸,所以很多日本人回家买折纸。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但是,自古流传的染纸也像折纸一样,像自古流传的技艺一样受到商业社会的冲击。 很尊重古往今来的前提,小林一夫认为古往今来要更加发扬光大,古往今来一定会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随着时间的发展迅速发展,否则就会灭亡。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快乐的精神家园

“好的折纸不仅薄,而且坚韧耐磨。 最可憎的是动剪刀,只需要“折叠”就能达到各种形态的效果。 动剪刀的不是完美的折纸。 ”。 北京一家网络企业的陈非对折纸很专业。 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手工制作,要得到乐趣和喜悦的过程都需要认真的态度。 折纸的基础起点很低,任何人都可以从那里收获。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有人认为折纸是小孩子玩的游戏,有人认为大人折纸很幼稚,其实是误解”陈非也认为自己的大男人折纸不太“另类”,其实折纸不仅锻炼大人的大脑,更是老年 陈非发现很多上班族的“折友”都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自发成立了关于折纸的网上交流小组,有时也有城市和折纸协会,经常聚在一起开展一些折纸交流活动。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小林一夫对中国的“折友”很感兴趣,不仅出版了4本中文折纸书籍,还于1981年首次来到中国。 “当时住在北京饭店,在故宫博物院展示折纸,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招待会。 北京有很多自行车,叮当铃响了。 ”。

小林一夫经常说:“脚是人的第二颗心脏,手是人的第二颗大脑。” 我们认为折纸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也有助于患者迅速康复。 以他的父母为例,他的父亲快100岁了。 我很喜欢走路,喜欢散步,所以活得很久。 她妈妈不喜欢走路,但她喜欢折纸,所以活到93岁,可以看出多动手指的折纸很健康。

“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他有将折纸普及到全世界的病房的宏伟计划。 因为这种康复手段除了纸以外不需要任何工具,所以我想通过折纸来交换喜悦和快乐的心情,给别人带来喜悦和快乐,自己也想变得快乐。

标题:“小林一夫的折纸艺术”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