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3字,读完约6分钟

刘步尘:1965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8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曾任tcl公司(000100)发言人、家电行业高级观察员、国际企业品牌形象顾问。曾担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尚冰莫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战略总监,现任艾维文化传播管理机构首席顾问。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表了800多篇关于企业管理、经济分析、营销案例等方面的文章。,并在家电行业、企业形象、公共关系传播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长虹发烧了吗?

日前,长虹集团召开“价值和规模双增长,迈向1000亿长虹”媒体沟通会,宣称三年后将成为1000亿企业,即2013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2015年总收入将超过1500亿元。

长虹表示,将通过“三个转变”实现其宏伟目标:第一,从组装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继续推进核心智能显示器件和智能压缩机项目,如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器和oled。建设和合作,以增强产业链中关键资源的所有权;二是从纯制造业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服务业转变;三是从本土企业向国际企业转型,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以上。

长虹发烧了吗?

具体来说,到2013年,长虹电视的市场份额将是全国第一;冰箱压缩机的生产和销售规模超过300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稳定中国多媒体产业集群和白色家电产业集群的领先地位,重塑行业领先形象。

将长虹的宏伟蓝图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大多数人认为长虹的目标是“开玩笑”。多年来,长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死气沉沉”,昔日的“彩电大王”已经筋疲力尽。等离子策略的错误尤其受到批评。

在资本市场上,长虹被称为“铁公鸡”,连续十年没有分红。有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企业,现在突然高调宣布三年内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这让人怀疑:长虹,你发烧了吗?

2010年,长虹实现营业收入约417亿元。其中,多媒体行业电视产品销售收入237.7亿元,it产品销售收入69.29亿元,白色家电产品(包括冰箱压缩机、空空调、冰箱等产品)销售收入128.44亿元。这意味着,如果规模在2013年达到1000亿元,长虹将在未来三年(包括2011年)实现约600亿元的增长,年均增长200亿元。这无疑是目前对长虹的一次巨大考验。

长虹发烧了吗?

通过分析长虹的产业优势,我们可以发现长虹彩电产业近年来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一切都与其等离子战略密切相关。2007年,长虹坚持要推出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理由很冠冕堂皇:“我宁愿死也不要面板。”不幸的是,长虹推出了等离子面板,而不是液晶面板。

全球等离子体呈下降趋势,就连等离子体的最后一个坚守者松下(Panasonic)也在2011年春季调整了等离子体战略,转向了液晶。在中国,尽管长虹做出了努力,但2010年等离子电视的全国销量仅为161万台,约占当年液晶电视销量的5%(超过3200万台)。这是一个很低的比例。

目前,“液晶为主,等离子辅助”的平板电视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这种格局长期难以改变。幻想等离子来实现咸鱼3d翻转的想法是天真的。

至于液晶显示器,长虹没有什么可提供的。虽然长虹已经建立了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但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未来五年内不可能对企业做出实质性贡献。

长虹于2006年通过收购美菱电器(000521)进入冰箱行业。目前,美菱在冰箱行业排名第四或第五。2010年,其营业收入为82.27亿元,远低于海尔的228.1亿元,甚至与美的99亿元有一定差距。美菱冰箱最大的问题在于品牌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支撑其快速发展的基础。

长虹的手机部门由前tcl“手机狂人”万明健领导。万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但经过几年的高调,他渐渐陷入了沉默,而万和长虹手机的未来前景也不明朗。

除了上述行业,长虹的其他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长虹用什么来支持1000亿元的目标?

根据长虹的计划,在未来三年1000亿元的目标中,家电行业力争超过280亿元,美菱冰箱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将超过1000万台,销售收入将接近200亿元,成为国内三大综合品牌之一。华谊冰箱压缩机的生产和销售规模超过3000万台,达到世界第一的生产和销售规模。长虹it/通信行业力争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以美菱冰箱为例,2010年销售收入为82.27亿元,销量不到400万台,三年后将分别增长到200亿元和1000万台。如果没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和重大的营销策略,这只是一个幻想。

等离子面板行业能成为长虹的新增长点吗?据报道,长虹等离子显示屏已于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10万台,实现正现金流。与数千万发货量的液晶面板公司相比,这显然是太小了。所谓的“现金流为正”表明这一块已经入不敷出。

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这意味着长虹未来三年的平均增长率将接近40%,比美的电气(000527)的年均增长率快30%;这也意味着长虹将把tcl、创维和康佳等老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这也意味着长虹的“大跃进”思维又回来了。

回顾2002年长虹国际化的“大跃进”,当年彩电出口同比增长650%,次年遭遇美国反倾销,损失至少37亿元。现在,长虹又开始了它激动人心的旅程,这不可避免地让人流汗。

在我看来,长虹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同行的压力,导致了这种非理性的冲动。然而,高调的长虹带给人们的不是信心,而是焦虑。对长虹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合理调整平板电视产业结构,加强核心技术开发,打造老化的品牌形象。在做好这些事情之前,长虹没有资格谈论1000亿元的规模,因为长虹近年来缺了太多的课,而且它的筋骨不硬,所以它不能折腾。

标题:长虹发烧了吗?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