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2字,读完约24分钟
本文的原题《从哲学史到思想史——胡适的英语》中国思想史大纲>草稿》刊登在《四川大学学报》年第三期,为导读收入《胡适英语中国思想史课程大纲遗稿(整理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年)。 经出版人许可,澎湃转载情报 原文有注释,这里省略 台湾“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收藏胡适的英语《中国思想史大纲》 这个“大纲”由1554张小纸条组成,胡适从1944年底到1945年在哈佛开课的大纲,这是他最后一次写《中国思想史》的尝试,但后来被以前开始的“水经注”问题所笼罩,无法完成 这个“中国思想史大纲”与大家熟悉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大不相同 这个“大纲”反映了胡适的两个重要转变,第一是“脱哲学化”的转变,第二是从“中国哲学史大纲”(卷扬)到“中国思想史大纲”的一些观点的转变 这里先说几句话 我在《汉学研究》发表的复印件中说胡适实际上有受傅斯年( 1896-1950 )影响的阶段。 从1944年底到1945年,胡适在哈佛大学演讲,强调的不是中国哲学史,而是中国思想史 事实上,江勇振在《舍我其谁:胡适》一书中在很多地方说胡适不想以后被称为哲学史家,希望被称为思想史家。 “哲学”原本是来自西方的语言,日本也是从西方学习的 狭间直树有一篇论文追究日本是如何从欧洲学到“哲学”概念的 “哲学”来到中国与王国维非常密切 其实近代心理学、哲学、美学,这些学问与王国维有密切的关系 从《王国维全集》的翻译部分可以看出,王国维翻译过很多西方的人文着作 他写了四五篇与哲学相关的复印件,首先哲学这种东西对我们来说不知道,但证明是好东西 特别是在讨论张之洞和学制时,他继续强调哲学是个好事件,似乎不要看它,但那是重要的学科。 蔡元培( 1848-1940 )对哲学感兴趣,他根据温德尔班( 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 )写了《哲学总论》( 1901 ),年轻时翻译了《哲学要领》《伦理学原理》 他翻译了泡尔生( friedrich paulsen )的《伦理学原理》,也影响了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批语最多的两本书中,有一本是蔡元培翻译的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 蔡元培早期非常致力于哲学的引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扬)被认为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实际上,胡适以前有北大讲义陈黻宸(字介石,1859-1917 )的《中国哲学史》和谢无量( 1884-1964 )的《中国哲学史》两本书。 谢无量是同盟会的会员,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有很多地方明显与谢无量形成对比。 谢无量讲哲学是从伏羲、神农开始的,胡适认为里面有很多古老、过时的东西 其实谢无量受日本的影响,有受近代西方哲学观念影响的哲学史,但没有胡适那样怀疑批评的立场 胡适这本书的原名是《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后来再版时,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 其实胡适在台北版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他放弃了哲学史的想法,改写了思想史,所以不要《下册》,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史》。 所以,涉及到他从哲学史向思想史转移的理由这个问题。 后来,他不太愿意被称为哲学家 这个转向是与文案相关的部分,多在个人信件、日记、未发表的演讲稿中,所以有点模糊,不那么引起观察 1922年,胡适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四年后,哥哥邀请他访问教授,他在《哲学史》中没有考虑写下卷 我知道他当时非常埋头于哲学史的工作 1925年还出了《德东原的哲学》 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我可以感觉到胡适对“哲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傅斯年于1926年8月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但这封长信大致上是因为字太草,所以未被收录在《胡适交际书简选》中,但在《胡适遗稿和秘密藏书信》中 傅斯年对胡适说,你写的《哲学史大纲》不是一流的著作,反而是你的小说史考证,是一流的著作。 另一方面哲学史的著作当时是西方汉学者写的,最重要的是哲学,中国的思想本来就错了 中国人没有“哲学”,中国只有“方术”,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说中国的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 傅年和陈寅恪( 1890-1969 )的看法和他一致。 因为不能用伦理学、本体论和知识论说中国的东西。 用这些来说,古代的思想有增减 傅年又胡适地说。 “我刚到英国,感觉既能读哲学书也能读德国哲学书。 我以为我不懂德国哲学了,我认为德国哲学只是德语的坏习惯。 现在偶然带来了一份hume,不知道所谓的 总之,我的头对所有哲学都成了石头 我很高兴有这个成绩。 这表明当时的知识界有逐渐远离“哲学”的倾向 傅斯年是北大时代的文案,本来也有很多与哲学相关的东西,但直到1926年、1927年,受当时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与逻辑实证论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他开始疏远哲学 胡适于1926年回复他,完全同意他 信被史语所的档案收藏,现在出版了 胡适当时人在巴黎,他说:“你最擅长的三件事,我也有点像。 一、最近在庞居士去世时的遗训中,建议“清空一切,不要实行一切”。 “庞居士可能侧重于上半部分,但我重于下半部分 ……二、绑人最糟糕的是从哪个蜘蛛肚子吐出绑自己的线网,这几年我自己忘得很好,六七年不教西方哲学,读西方哲学书,扫了很多西方人的蛛网,自己觉得很痛快,……这一层我和 我是哲学教授,所以我终于丢了自己的吃饭家伙。 》的影响吗,1927年5月胡适访欧回来后,他的关于中古哲学文雅的标题定为《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篇》。 他后来渐渐不再谈论哲学和哲学史,也谈论哲学问题,但后来开课的名字都是“思想史” 1929年他在上海大同中学演讲“哲学的将来”,里面有些比较决裂的话 这篇演讲稿尚未发表,一直归家人所有,直到编纂《胡适全集》时才得到收入。 在这个演说中胡适说“过去的哲学只是幼稚、错误或失败的科学”,“首先胡说八道的孟子、荀子能被看作哲学家吗? ”。 (这是问号),“科学处理的问题,都要接受科学的处理”,“科学暂时认为不能处理的问题,都成了悬案”,“认为科学不成问题的问题,都必须扔掉” 所以他说“哲学的根本取消”,“科学处理不了,哲学也不想处理。 即使提出了处理,也只是等待证明的假设,不足以信任现代人” “所以哲学家自然消失,成为普通思想的一部分”,“否则他们不是将来的思想家,只是过去的玄学鬼”,“将来只有一个知识:科学知识。 将来只有一种知识思想的做法:科学实验的做法" 所以他用了思想史,而不是哲学史。 “将来只有思想家,没有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被证实的东西成为科学的一部分,没有被证实的东西被称为等待证实的假设( hypothesis )”。 关于胡适这一重大转变,我在短文中讨论过一点 除了胡斯年个体的影响之外,可能也和时代思潮有关 朱执信( 1885-1920 )说“不要去欧洲留学,真的没有发言的馀地”的时代。 所以西方思想界的最新动向往往很快就会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西方,以前流传下来的对哲学的疑问连“取消”的说法都很常见 胡适熟悉的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主张“哲学重建”,但欧陆也开始聚集维也纳学派 像《剑桥哲学史1870—1945》中的“theendofphilosophyasmetaphysics”那样,维特特里(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 )和逻辑理论兴起时 但是像胡适一样,认为科学足以完全取代哲学的说法依然极端 杜威认为哲学和科学一样是实验性的认识方法。 维也纳学派认为哲学以逻辑和语义的形式继续发挥语言和概念分解的功能 换句话说,西方说法的原则放弃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哲学“认识终极真理”的信念,但依然在哲学中留下了谦虚的位置 由于西方最新的迅速发展,往往是“真理”的地方 所以胡适对欧洲当时的实证主义、逻辑实证论大军越过国境的气氛不敏感 胡适的《哲学的将来》一文从未正式发表过,他在他同一天的日记中加入了这个演讲的复印件 其中提到了“哲学的根本取消,问题可以处理的都处理了”等。 1929年,放弃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重写了《中古思想史长篇》 商务印书馆于1931年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收入《万有文库》时,胡适计划将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将来改写《中国古代思想史》,这都是重要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提倡废除哲学系,废除哲学,宣传哲学破产 钱穆( 1895-1990 )的《师友杂忆》中说胡适是北大第一位西方哲学史教授,第一位西方哲学史教授提倡废除哲学系,但这在当时是一次震动事件。 胡适教了很多年西方哲学史,他的日记里主张,今天去笛卡尔,去霍布斯,很多年了,这时应该废除哲学系。 1934年到1938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的任继愈( 1916-2009 )在晚年接受访问时,有着这两种回忆。 “胡适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中国哲学不系统。 他说,因为他太降职了,北大的课程叫中国思想史,不叫中国哲学史”,“胡适是文学院院长,所以课后有发言权,课程名称都由他决定”。 当然,胡适从此不能和“哲学”分手,也不能再提到“哲学” 但是,似乎无意中有这样的区别 “哲学史”和“思想史”有区别,前者是系统的,后者是历史上出现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 “思想史”的立场和使用“哲学史”的立场相当不同 胡适使用《思想史》可以写出所有时代,包括神父和佛教,包括他最鄙视的东西,但它们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所以在《清代思想史》的遗稿中,“我们重视代表时代的思想家,流传于宋明以前。 我们宁可拿那本小说的吴敬梓和李汝珍,不需要拿讲理学的汤斌、张伯行 “我认为胡适从哲学史到思想史的变化也代表了他整个学术观点的变化。 后来他接近历史学、汉学,轻视哲学和理论。 他声称我不是哲学史家,是思想史家 暂时他写字时,喜欢写朱熹( 1130-1200 )的《宁烦无略,宁下无高,宁浅无深,宁拙巧》,其实不是哲学工作,都指史学工作。 在他没有发表的《中国哲学小史》的引论中,强调了历史治哲学的企图。 “我对这种没有历史系统的哲学概论不满意,所以我想建立包含历史性质的哲学概论,所以我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考验哲学概论能不能用历史的视角来完成。 “二、谈胡适从《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向《中国思想史大纲》的转变。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从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改写的 这篇论文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口试教授沙德( friedrich hirth,1845-1927 )有明显相反的含义 夏德偏向于孔教派,以陈舜章( 1880-1933 )的《孔门资产管理学》所写的顺序受到称赞 《孔门资产管理学》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正好是两个极端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可疑的《孔门资产管理学》要发挥儒家的现代价值和财政智慧 夏德喜欢后者,不是前者 我们只观察杜威。 杜威看起来很享受胡适的东西。 他在一些地方写完之后给杜威看,杜威也很赞赏。 但是,影子喜欢像“孔门资产管理学”这样的东西,所以和杜威的看法明显不同 蔡元培一开始就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写了非常决策性的序,说有“说明的方法”“简洁的手段”“平等的观点”“系统的研究”四个要点。 其中“摘要手段”他阐述了“阻断大众潮流,从老子孔子说话”这几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意思不是从伏羲、尧、舜、禹、汤讲中国哲学,而是从老子讲。 胡适是以史料批判为中心的哲学史,受到康奈尔大学当时的西方哲学史老师枯雷顿( j. e. creighton )的影响,西方哲学史老师写哲学史重视史料,重视时代背景,思想迅速发展的时间如下 所以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扬),大家都观察了杜威的影响,但也无视了枯雷顿的影响。 其实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受到了当时欧洲唯心论以前传来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他也表示自己写这本书时在西方参照了它们。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文德尔班,他还受到文德尔班写的西方哲学史的影响 所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当时被认为是第一,以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的概念,系统地整理古代哲学。 第二,他的史料批评具有非常强的疑古精神 他必须再现学派的系统、传授和源流,批评旧书的体裁不清楚,需要恢复各学说的真相 “打乱学说的优先顺序,扰乱学派继承的系统”是不行的,“管道”不是真书,不能作为管仲时代的哲学史料等。 这些东西不在谢无数本书里。 谢无数的书里,“管子”当然代表管子。 胡适认为史料必须经过批评。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有一个鲜明的主轴,叫进化论 比如他写庄子时说“万物有种,以不同的形式禅”,认为这是“生物进化论”。 当时有人批评马叙伦模仿胡适,马叙伦认为自己是师承章太炎的看法。 这在当时的《北大日刊》上是公案 后来胡适在台北版的序言中说,他的说法完全错误,庄子没有生物进化的看法,那是当时他作为年轻人大胆的说法。 如上所述,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时,枯雷顿在写西方哲学史时,非常重视进化论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作用,因此胡适在这本书中讨论先秦诸子时,最重要的共同主题是生物进化或进化思想 他讨论了墨子,讨论了荀子,讨论了很多其他事情,这都是他的核心观念 每一种学说都是发生学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有过程和发生学的过程 胡适认为“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能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一味迷信古书。 先秦诸子没有一本可靠的书,“《庄子》这本书,大致十分之八九是假的,《韩非子》也只能相信十分之一”,《左传》不可靠,《衡平》能否用作史料,很难正确决定,……总之, 古代书中只有一本《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史料” 这是民国八年出的书 他的看法是,东周以前的古书非常可疑,《衡平》、《左传》不能成为史料,所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关于社会背景的记述非常少,引用《诗经》的一点,当时战乱、人民避难等很多。 但是在1944年《中国思想史》的大纲中,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以前的人们不太理解他后期对整个中国思想史的看法,因此没有特别观察到这一转变 实际上,从其他痕迹、其他副本也可以看出,但没有表现得这么系统 这个大纲特别阐述了“发生学的做法”,认为一个学说有两端,都是发生的过程,不是静止的。 不要像古代那样论经书。 道理是不变的,所以是祖先孙子的做法。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另一特色是西方哲学的参证 《先秦名学史》是用英语写的,现在也有中文翻译 “先秦名学史”序很清楚,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关怀,必须用西方哲学的逻辑学方法复活中国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用逻辑思想改造这个民族没有逻辑思维的习性。 所以胡适要用西方逻辑学清楚地探讨中国先秦的名学思想。 他的这本书使用了很多西方哲学,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康德( immanuel kant )等 他这时东西哲学之所以能互相证明和发明,是因为人类的感官心理大致相同,比如《老子》认为是西方的“自然法”,先秦诸子各家都有生物进化论。 在胡适担任中研究院院长之前,很多人问他,如何不写完《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中卷、下卷? 问他的人肯定也不知道胡适的看法变了 事实上,他现在写的是《中国思想史》,全部是《中国思想史》,从胡适留下的这个《大纲》来看,他构想的《中国思想史》的观点和《中国哲学史大纲》有变化 在1945年英语版的《中国思想史大纲》中,第一次谈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希腊、罗马、欧洲等国的比较时,“我为什么说history of thought,不是history of philosophy?” 他说,写哲学史需要用西方哲学的标准有系统的抽象的知识论和本体之类的东西。 但是,他写完先秦的部分后再写不行,接下来很多是宗教的、佛教的、道教的或各种各样的。 这些东西严格意义上至少看起来胡适的话,不是“哲学” 我认为这个《大纲》有几个特色 与《中国哲学史大纲》相比,一个是1919年,一个是1944年 经过二十五年胡适的许多看法改变了 这里举几个例子。 首先,胡适对史料持批判态度没有太大变化,但没有原来那么激烈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非常悠久,他非常观察历史语所当时在殷墟进行的15次发掘。 我想这15次发掘改变了他对古代很多东西的看法 因此,他对傅斯年《夷夏物说》、董作宾的研究,重视古代东、西两组的说法。 他其实用这个背景重新谈了中国古代的思想 他还谈到了许多考古学发现中可以涉及思想的东西,但这些在孔子和老子面前,就像《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样,他认为一切都只能从老子那里说起。 胡适关怀的重点从哲学史逐渐倾向于思想史,因此他仔细观察了思想史在那个时期古代考古发掘中的意义影响 由此,他可以从商代宗教开始一直谈论中国的思想,从人的殉教等开始一直谈论。 前述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断绝众流”,始于老子 但在《中国思想史大纲》中,胡适用了很多笔墨讲述老子以前的思想概况。 他认为中国副本的起源一定很古老,像以前一样宣言“从现在的中国考古学程度来看,我们对东周以前的中国古代史,只能持一种怀疑态度”。 他还大量引用了《左传》、《尚书》的资料,但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认为“左传”和“尚书”不可信(康有为伪造了“左传”)。 所以这个看法变了 他想承认在考古学证明下,很多东西是可以相信的 另外值得观察的一点是关于先秦诸子起源的问题 《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诸子否认王官的说法,不相信《尚书》、《左传》等书,因此对于先秦诸子的兴起,根据《淮南子》是从“救世”开始的。 《中国思想史大纲》很好地阐述了先秦诸子的宗教和思想背景,但没有提及诸子来自王官的论 当然,这1554张纸的“大纲”也纳入了他过去几十年关于思想史的研究观点 虽然他对佛、道做了很多研究,但就像在讽刺一样,一点看法也没有改变。 他非常重视所谓的二手“印度化运动” 胡适在哈佛大学300年的时候,应邀发表了中国二手的“印度化运动” 即使现在看,我还是觉得那个复印件很有看法,很值得。 中古佛教进入后,谈谈中国人的世界观、时间观、人生观等重要变化。 本文中他也做了很多比较。 这以前没有。 佛教后来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有很多反映。 对于理学,他当然采取比较批判的态度 他与陈寅恪不同,陈寅恪认为是宋朝思想学术最辉煌、最光明的时代,但胡适的看法各不相同 他还用美国人熟悉的语言,比如东周的情况,他用东罗马帝国来比喻。 在谈论宋代支持“新政”、“新政”的人们时,与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的new deal联系在一起 总之,他用了很多当时西方人熟悉的语言说 孔子以前是《旧约圣经》,孔子以后是《新约圣经》的时代等我们把物理学翻译成了neo-confucianism。 他不是。 他翻译成了rational philosophy 但是他讲道学的一些新派似乎太无为,太消极了 他似乎认为邵雍,周敦颐是道家思想家( taoist thinkers ) 当然他说到清朝,说到颜元,李263就结束了 我几年前看了梅光迪的文集,看到他们的通讯,早期胡适非常赞赏程朱理学反对颜元,但知道梅光迪当时在反对程朱理学的同时也支持颜元。 后来,这两个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激烈的敌人,而且他们的思想正好逆转了 但另一方面,胡适的学术态度依然一致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说,从当时的中国考古学程度来看,对东周以前的中国古代史只能持怀疑态度。 或者如《古史辨别》第一本《自传古史观书》所述,“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两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开始 将来,金石学、考古学发达,进入科学轨道后,从地底发掘的史料将逐渐延伸东周以前的古史”。 如果考古学发现充分,他就不一定能改变想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思想史大纲》大量引用考古材料谈论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也证明胡适是一贯不变的态度。 但是考古没有出现夏代的文物,所以在《中国思想史大纲》中没有提到夏代 另外,由于商代部分在考古学上的发现丰富,他写商代的部分很多 从前面的讨论来看,胡适在五四后的二十多年间有重大变化,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哲学的态度,一个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重新评价 以前,有人认为胡适没有写哲学史的卷轴是因为被佛教卡住了,没有像解决先秦诸子那样顺利。 但是现在他的看法改变了,他发现他不是继续写哲学史,而是还有一个写思想史的理由。 当然,也有混乱的人。 胡适毕业于哲学系,但他好像成了汉学家。 但是有这么多人向他主张。 你作为哲学和思想上的巨大对抗,没有这么传播左派的思想。 胡适最后离开大陆前在北平举办了《水经注》版的展览会 当然也有人反对,但还是有兴致勃勃的人。 胡适原本在西方哲学的标准和规范上是先秦诸子,因此出发点是西方哲学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我使用的比较参证的材料是西方哲学 但是,东西哲学互相证明、发明并不意味着西方也有我们,从而繁殖国光,夸耀自己的想法 但他最后希望东西两种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我希望50年后、100年后或世界哲学发生,但我还不知道。” 这是相信普遍哲学的语言,和持有“思想史”观点的人的看法不同 从“哲学史”到“思想史”,从universal开始就表现出重视历史文化的倾向 如果有几个重要阶段,不是用符合“哲学史”定义的才能写,而是任何时代的思想都值得写 他梁漱溟和梁启超说的正统哲学,只有800年前。 今后没有。 今后好像没有什么代表这些思想的。 之后的现实变化是胡适逐渐与中国哲学圈疏远了 其实从《胡适日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哲学会( 1935 )、《哲学评论》创立时,他是参与策划的人,但后来,有些原因可能是他去了美国,不在哲学圈活动,成为了史学、汉学圈的人。 当时,知识界领袖群考证,疏离哲学和思想大问题,被认为是无法与左翼思想抗衡的一个原因 比如傅斯年从美国回到中国后,在很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反省的话 这种反省可能与胡适等人逐渐与哲学疏远有关 胡适当时是学术界最核心的人物,但他的关怀已经在别的地方了 冯友兰、贺麟、黄子通等人逐渐成为这个哲学圈的中心,当时哲学学会、“哲学评论”是另一组 我认为两个社团慢慢分离是1930年以后的现象 贺麟是“文化与人生”,自1930年以来,另一个社团的人(包括贺麟自己)有谈论哲学、谈论价值、谈论现实人生的问题,学术界有另一个非人格( depersonalization )的倾向 他当然是说哲学界的人 在哲学阵营中,冯友兰与其他故事以前传来的哲学家不同 任继愈说:“比如冯先生的讲义,说清楚才算。” 但是,中国哲学有直观的体悟,可以做到无法言喻的地步。 这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但是冯先生不承认这一点 “这使冯重分解不讲究体悟,《贞元六书》的《新理学》也表现出这样的特色,这使他和其他人,特别是新儒家哲学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结论在以上短文中,我首先通过胡适后期在哈佛大学讲授的英语大纲讨论了两个问题。 第一,胡适中年以后远离“哲学”,从“哲学史”向“思想史”过渡的过程 这个转变对他的学术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宣布想废除北大哲学系,然后把他从这个重要的学术行业拉开了。 因此,在思想、哲学战场上似乎无法与当时的左派思潮对抗。 第二,通过比较,从《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到英语《中国思想史大纲》的25年间,胡适在一些重要学术论的目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胡适在近代思想史中的中枢地位上,他上述两个方面的转变带来的影响非常重要,值得我们观察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王汎森:从哲学史到思想史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