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63字,读完约13分钟
原创最人物出品最人物
23年前的这一天,王小波突然去世了。
23年后的今天,他活在润物幽静的春天,活在风卷云的秋天,活在页与页的行间,活在1岁和1岁的水流之年。
他生活在人们记忆中的黄金时代。
现在很多人很怀念王小波。 我怀念自己的黄金时代。 我怀念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怀念过去凶猛的自己。
今天是每年4月11日
23年前的这一天,一位名叫王小波的作家突然去世了。 他的离开,使这个世界茫然。
他生前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知道什么道理,一定遇到了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我愿意的话,我的一生将被视为成功。
在这45年的人生中,王小波将自己置身于“沉默的大多数”之中。 他很少从语言中学习人性,但认为从沉默中可以。
如果你想学越多,就必须闭嘴。
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死后,成为了特立独行的文化现象。
他门下的狗想象着如果这个死鬼活到今天,一定会更忧郁,更像忧郁的骑士。 一切都走向无可挽回的低俗,他必须忍住绝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即使离开了23年,王小波还活着。 他生活在润物宁静的春天,风卷云霄的秋天,页与页的行间,一岁和一岁的水流之年。
王小波短暂的一生是黄金时代。
王小波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人很丑。
他也知道自己很丑,说“我从远处看不是个好人,但从近处看还是个好人”。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 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从出生开始就很特别。
大蒜头鼻子,风耳,嘴唇厚,眼睛小……身体还不好,先天性缺钙,心脏瓣膜关闭不完全,累了嘴唇会变成紫色。
小王从小就喜欢发呆,他总是一个人蹲在篱笆下面发呆地往外看。 蹲着就半个小时了。 因此,我被怀疑脑子有问题。 他的祖母和母亲都叫他“傻瓜波”。
少年时代的国王小波
人到了13岁,自己认为对这个世界非常重要,这个世界刚做好了允许少年幼稚的准备。
王小波13岁时经常在父亲的书架上偷书读。
当时的政治气氛很紧张,老人把不应该放在外面的书都锁上,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剧》,还有《十日谈》。
柜子是锁上的,王小波的哥哥有办法刺穿它。
偷书两个人读,挨打的只有他一个人,就这样读了一点书。 虽然吃亏了,但王小波也不后悔。
青年时期的国王小波
1968年,王小波年仅17岁,突然被列车载走,经过长途运输送到云南省农村。
在云南兵团工作的他,开始写作。 这个经验成为了“黄金时代”的创作背景,也成为了处女作《地久天长》灵感的源泉。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王小波眼中的天空是蔚蓝的。
站在小竹楼里往下看,到处竹林碧绿苗条。 天上的云又白又丰富,慢慢地飘下来。
以“文革”为背景,人们背诵早晚语录,除此之外,头脑一片空白。 王小波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
在插队中,他喂了特立独行的猪。 其他猪默默地接受了人们的安排,但只有那头猪一直在反抗。
大家都讨厌它,所以想用各种方法逮捕它,但没有人能这么做。
那头猪还走在我的路上,春天来的时候也谈爱。
这个在别人心中无法磨灭的黑色时期被王小波称为自己的黄金时代。
多年后,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成了永恒的思念,顽固地盘踞在心里,成为了王小波的精神向往和自我状况。
1973年,王小波在北京牛街的教育仪器厂做工人。 突然无聊累了,不像二十一岁。
他走在街上,吸纳了汹涌的人流。 那一刻,他觉得这样下去,自己很快就会变老。
傍晚,他坐在屋檐下,看见天渐渐黑了下来,心里寂寞,觉得自己的生命被夺走了。
当时王小波是年轻人,他害怕这样生活,老化下去。 在他看来,这比死亡更可怕。
1978年,“文革”的影子渐渐消失,国家重新开始高考。 26岁的王小波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顺利被录取。
后来去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留学,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回国的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书,教技术课。 1992年9月辞去教职,正式开始自由撰稿人。
在电视采访中,王小波自嘲了。 “我40岁突然奇想给正儿八经写小说,但从没在中国作家中这么晚开始写。 ”。
写作者孤独,王小波的孤独更冷淡。
创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可能成为主人。 王小波经常听到黑暗时期的记忆和伤疤在呼唤。 经常沉默、尖叫、没有回声。
回归,远行的路更长。
他在无聊的现实中寻找感兴趣的生活:
“一个身体只有这个世界是不够的。 他应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不打扮,看起来有点弯,头发总是那么乱,但他的头很性感。
他在黑暗中追求自由,进而保护这种自由,解放身体和灵魂,消灭贫困。
1993年是多个文艺创作者的黄金时代。
这一年,陈凯歌拍了《霸王别姬》登上神坛。 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为姜文,拍摄于《太阳灿烂的日子》。 文艺青年高晓松写了《同桌的你》点燃了大江的南北……
但这一年不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他总结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创作了《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但没有结果。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在生活的反复“强奸”中,王小波早就加入了游戏规则:
“我已经四十岁了。 除了这只猪,我从没见过这么无视对生活的设定的人。 相反,我见过很多想设置别人的生活的人,和对设置的生活平静的人。 因此,我一直想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
不惑之年的国王小波,怀念以怀旧为首的自己的黄金时代。
70年代中期,王小波回北京写的第一部小说是《绿毛水怪》。
李银河爱上了他,契机是读了这本小说。
那时的李银河刚失恋,正好看了这本小说,她心里想。
“他的那部《绿毛水怪》和我很配。 那时看到后,我以为总有一天会和这个身体发生什么事。 ”。
李银河与王小波初次见面后,结果悲惨。 因为小波的脸和那个性感的复制品完全不同。
“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 不仅丑陋,丑陋中也有凶恶的身影。 ’”
而且当时两个人的身份差别很大。
李银河是《光明日报》,文案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
当时的国王小波只是一个街道工人,但他毫不灰心,开始对李银河强烈追求。
第二次见面时,王小波自愿来家里谈文学,顺便问一下“你有男朋友吗? ”。
李银河说:“没有。”
王小波鼓起勇气说:“你觉得我怎么样? ”。
李银河和王小波
从那以后,李银河陆续收到了国王小波的情书。 复印件写在五线谱上。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
五线谱是偶然来的。 你也是偶然来的。
但是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上啊。
希望能和你成为唱不完的歌……”
五线谱上的每个字,都震撼着李银河少女的心。
在那之后很久,王小波写的情书,习性以“你好,李银河”开始,充满了仪式感。
不久,王小波又裸辞了:
“你的名字很棒。 真的,只有你的名字我才能爱一世。 满天的星星,就像结冰的大雨”。
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恋爱了。
李银河和王小波
李银河不安地带着王小波去见自己的母亲,所以为了知道结果,小波离开后,母亲愁眉苦脸地说:“丑,真不敢插手! ”。
李银河迫于房屋的压力告别了。 王小波不服,说:“你去动物园的爬虫类馆看看。 我不是比那个还丑吗? 另外,你不是也那么漂亮吗? ”。
就这样,两个人又在一起了。
王小波写道“爱你就像爱生命”。
“结合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对付这个世界总是足够的吧? 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没有勇气,有你,我有勇气。 ”。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决定登记结婚,互相鼓起勇气向世界发出声音。
李银河和王小波
没有婚礼,也没有拍结婚照片,两个家人各请一桌饭,即使结婚了。
给你500元,算彩礼,不重视形式。
王小波哥哥王小平想起来说:
妈妈说得对,“他们一起吃点东西,吃点精神吗? ”。 据小波的岳母说:“把这一对宝贝放在一起,只会把大面包绑在他们脖子上。”
我怀疑,他们俩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极其丰富、极其高尚的精神生活,掌握了一定程度上风大的抽烟能力。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开朗爱,一想到自己的妻子,就说:“一想到你,我这张丑陋的脸就微笑。 ”。
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羡慕得敬而远之。 因为这两个文学青年真的不吃世间烟火。
两个饼干可以用白水连续吃几天,其中享受,物质可以看作粪土。 对他们来说,精神高于一切。
结婚两年后,李银河去美国留学,王小波自费陪同。
两个人靠李银河每月四百美元的奖学金勉强度日。 最后怎么也受不了,一起在餐厅打工了。
李银河不想影响小波的文学创作,所以对他说:“我不能给你洗碗。 请放心在家写。 ”。
李银河和王小波
母亲知道后责备李银河:“这样可以吗? ”。
李银河笑着说。 “他这样的智慧头脑,我舍不得他做粗活。 文学是他的生命。 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一个人就够了。 ”。
在恋人的理解和支持下,王小波沉着地写。 在那个困难时期,他写了《红拂夜奔》《黄金时代》等书的初稿。
作家廖一梅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也不稀奇,遇到稀奇的事就知道了。”
幸运的是,王小波和李银河遇到了这种求之不得的理解。
生活艰苦,但两个人节俭存钱,买了辆旧福特车,开始自居美国。
他们在萨雷索塔的海滩上捡海螺,在迪斯尼乐园里开心地像个孩子。 走的路上,他们在精神上吸取养分,一起走的城市,成为了一生的回忆。
李银河和王小波
他们坦率地谈论性和爱,李银河说:“人应该享受自己的身体,满足欲望。”
即使过了年轻轻薄的年纪,王小波骨子里的浪漫依然充满热情。 他经常给妻子写小诗,表示心意。
他说:
“你是我的战友
这是因为我想念你
当我克服了下沉的一切
面对永远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旗。 ”。
1996年秋天,李银河被英国剑桥大学邀请成为访问学者。 在机场分手之际,王小波拥抱恋人告别。
那时的李银河没有想到这一离别是永远的。
李银河和王小波
去世前9天,落魄之王小波给闺蜜李静看了一辆刚做好的卡车驾驶执照,说:“真的不能拥挤,我来做这个。”
李静后来想起:“我看见他走得慢,衣服旧,暖水瓶坏了。”
王小波留下了寂寞孤独决裂的背影。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然去世。
被人发现时,他把头靠在墙上,墙上有刮牙的痕迹,地上有墙灰。 他挣扎了一会儿,更孤独地离开了。
一个春天的早晨,不惊动周围所有的人,默默地离开了。
不管李银河怎么想,说要和她交往一辈子的男人就这样走了,直到王小波离开人世前,她还在英国学习,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她想在他最痛苦的时候握住他的手说“别害怕,因为有我”。
李银河一个人给国王小波选了骨灰盒,选了回头无意中问:“你喜欢哪个? ”。
他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
到此为止,感兴趣的灵魂在尘土中消失了,他的离开给中国文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作为感兴趣的男人,他是雌雄同体。
他写的作品,被世代和世代的年轻人当作心灵的食粮,反复咀嚼阅览,以“在王小波门下走狗”自居的人们,成群结队。
因为好的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为他们有描绘持久人性的共同点。
现在很多人说李银河用的是王小波。
如果王小波还在,可能会这么说。
“真的吗? 银河以为我死了还会被你利用,我突然不怕死那么多。 ”。
李银河和王小波
90年代文学是从80年代理想主义高涨中落下来的年代。
王小波在他的知青文学《黄金时代》中写下了这样的名言。
“那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很多奢侈。 我想爱,想吃,又想一瞬间变成半边天的乌云。
之后,我知道了生活在慢慢地锤的过程中,人每天变老,奢侈也每天消失,最后变成了锤牛。
但是,我在21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个。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活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
其中既有琐碎繁殖的孤独,也有时间带来的亲切。 别人眼中的沉默和顽固,是王小波孤独的个人英雄主义。
每个人都过着渐渐锤子的生活,有人还记得云南省农村的特立独行的猪吗?
王小波去世后,产生了名声,至今“成长”。 他的书继续出版、重新出版,也被称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死亡被承认是我们时代的悲伤。
他的存在,谈谈文学吧。 让我们来谈谈古老的时代。
王小波23年了。 当时他的“门下狗”中年了,发际线后退,激素逐年减少。
我们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吗? 你不再用生活锤子抵抗了吗?
现在我们很怀念王小波.。 我怀念过去凶猛的自己。 与其成为有规律的人,不如成为独断专行的猪吧。
在一个信念破灭的语境中,与其向开拓者屈膝,不如和他在一起,为了爱和尊严,为了自由和理性勇敢地生活。
就这样活下去吧。 今后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黄金时代。
有些参考资料:
1、李静:《王小波退稿记》,《书城》,年5月号
2、王小波:“黄金时代”
3、李银河:《人类采蜜记:李银河自传》,江西人民出版社,年
4、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5、王小平:《我兄弟王小波》,江苏文艺出版社,年
6、王小波特别访问
7、热爱历史:“1997年,他孤独地死去,死后成为“教父”。”
8、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9、王小波:“一匹狼猪”
唐三角:“王小波,是被命运讨厌的一生啊! 』
11、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图片来源:互联网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王小波逝世23周年,他还活着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