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64字,读完约12分钟

张穆( 1607-1683 )、字尔启、还有字穆之、号铁桥、东莞茶山人。 我和张家玉一起抵抗过福建省。 诗画得好,鸟兽竹皆工,尤以画马闻名,堪称清明岭南画马名家之首。 其中《七十龙媒图》是其代表作中的精品。 着有《铁桥集》。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创作背景

张穆画马描绘了自己的心境

张穆是岭南明遗民画家的杰出代表,画马、神形兼备。 从古至今,看到张穆画的马的人都一致称赞。 但是,欣赏张穆画的马,只欣赏他的笔墨和构图,无视其创作的历史环境和心境,纯粹用画家看张穆,片面的,甚至陷入苏东坡嘲笑的“画而形,与孩子为邻”。 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认为,张穆的画同时也是爱国志士的画。 张穆自己的一句话“言慕鲁继东海列之后,空怜惜贫困的食故山薇”,是其报国无门、被迫抑郁情绪的表现。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南明让画家心中充满希望,使画面轻快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单小英认为,从张穆存世的马画来看,不合并时期的优势和变化是鲜明的。 这种优势和变化还与南明王朝的盛衰联系在一起。 从时间上看,以顺治18年( 1661年)为界,即可以分为张穆54岁的前、后两个阶段。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1644年,即顺治元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变化——甲申之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统治中国的276年大明王朝宣告灭亡。 张穆温之后哭了。 仅仅40天后,满族清朝的军队南下了。 顺治3年10月,朱由锤位于肇庆,明年改为永历元年。 永历帝即位后,诏天下鼓励文武兵民。 虽然历经甲申之变、隆武之灾、广州城破、张家玉等殉难,但明朝的旗帜还在,旧臣民心中的希望还在。 这可以从张穆《八骏图》(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画风和金识“穆王西还八龙空,留影还是绝世雄”中领略。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八骏图》正好描绘在永历元年。 画面明亮轻快,八匹蒙古马小憩在柳荫斜坡的石头之间,它们面对面,窃窃私语、玩游戏、表情依偎、奔跑竞争。 画家描写马的神态、形态、动态,使人感到马充满青春、健壮、活力。 这体现了张穆此时正当年富力强、抗击满清入侵、杀敌立功的志气豪情。 次年秋天,张穆前往肇庆行朝。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张穆在肇庆不受重用,受到打击,没能为战场献出生命,不由得失望。 此时,顺治15年制作的《马图》(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正好体现了张穆此时的心境:画中黑色斑纹毛的蒙古马无奈地躺在地上朝西枯槁的树下,眼中呈现出沉默和一致的样子。 树枝上栖息着三只麻雀,空里还有两只麻雀从东向西飞。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复明不指望后期画风沉郁

顺治18年( 1661 )以后,继康熙元年( 1662 )之后,张穆55岁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画风也变得无聊阴郁。 永帝从10年开始辗转云南,康熙元年在云南为吴三桂所杀,郑成功也于当年迁往台湾病逝,复明大业的希望渺茫。 以明遗民自居的张穆从壮年步入老年。 这个时期,张穆的代表作有《马图》(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八骏图》(收藏在上博馆)、《柳坂憩马图》(收藏在香港艺术馆)等。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纵观此时张穆的马图,与上一个时期相比,画面显得沉闷、阴郁,或马寂寞,或徘徊在老树下(《柳坂憩马图》)。 孤零零地站在枯枝前(《马图》)惇远望远方,无奈之下用树干磨痒,痛苦地摇头(《八骏图》)。 马的毛色多为深色,马的眼睛呆滞,下沉。 作为背景,山石树木的笔墨也又粗又黑,颜色很深。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康熙十五年,张穆再次岭北游,四年后回粤。 后来,在他去世之前,马的画不多,但是画面越来越暗,越来越沉,墨的颜色也更深了。 在他的马图中,人和马已经合二为一,用马写人,达到了文人画借物抒情的境界。 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都是张穆的知己,他深刻地写下了张穆画马的托付:“万里出于军队之梦,三秋出于枥哀。”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骑射养马,为观马画画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说,张穆画马的原因有三,其一和其二是借马奔腾千里的精神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还借千里马出不来沙场比喻自己没有怀才,这在前面已经有论述。 除了个人邂逅的真实感情外,最后的理由是他是“十三精骑射”,因为学武术,一生都与马有不解之缘。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此外,张穆还将古人的马图作为临本、摹本向古人学习,就是所谓的“外师造化、师古人、中得心源”。 张穆继承了历代画马大师的“寄画”,特别是赵孟頫马图中流露出对儒家行义达道思想的理解,将明亡之恨、家国之感注入图中。 遗憾的是,在沙场上,少君一白骨”的叹息,让与他境遇相同的明遗民有些许感慨,在观马图之后,有“壮心烈士的悲年,永日披图长叹”的感慨。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记者的踪迹

莜人张穆非出生在东莞

有记载说他作为东莞人张穆是茶山人,但他出生于广西柳州,游罗浮,爬广州白云山,还三次岭北游,登黄山,过姑苏,进杭州等,足迹遍布全国。 年,张穆还搬到了家里的东安(今广东云浮市),回到了东莞。 但是,张穆回莜并不是住在他的故乡茶山。 据记载,顺治十年( 1653 ),张穆建造东溪草塘在莞城外的东湖。 康熙十九年( 1680 )秋,从新安江回到东莞后,他住在这里,直到康熙二十二年他去世。 东溪草堂已经消失,其具体位置存在争议。 据《茶山乡志》(民国版)报道,东溪草堂“(在茶山)寨西张家包围溪边”。 据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考证,东溪草堂位于莜市外的东湖。 因为没有留下古迹,所以任何地方现在都看不到“庐山真面目”。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画家张穆在现有的美术史论着作中,经常将张穆的画马和河南周璋的画龙同列讨论。 可以看出,张穆曾经流经南京,长期在当时的主流画坛活动。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东莞地处一隅,交通不便,张穆逝世后清廷的复印监狱越来越严,明遗民诗文大多被禁止,绘画也未得到表彰。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穆的马图也逐渐被遗忘,大陆几乎没有被研究过。” 这一点从张穆的《铁桥集》和容庚的《张穆传》印刷到香港就很明显了。 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建成,直到展出的岭南历代书画名作,人们幸运地集中欣赏了张穆的马图和其他作品,增加了研究他作品的人。 这使得任道斌、单小英、朱万章等名家可以从市政协编撰的《翰墨东莞》书中获得研究张穆马图和其他作品的特别研究资料。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经典演讲

《七十龙媒图》是张穆代表作中的精品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表示,政治遭遇往往是艺术成功的诱因,张穆就是一例。 在广东绘画史上,他的绘马师法自然典型而且比不上代画家。 朱万章在张穆的马画作品中,以“奚官牧马图”轴、“古树独驹图”轴、“七十龙媒图”卷等为各个时期的代表。 其中《奚官牧马图》是张穆纪年作品中较早的画迹,明显临摹古人的痕迹,无论是构图、艺术造型、绘画技法,甚至人物神态,在唐代汉干、韦偃、宋代陈中间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与《奚官牧马图》的摹本古不同,《古树独驹图》体现了画家的创新意识。 画家用描线法画骡子的线,用黑色渲染。 墨的水平很清晰,线条也很有力。 马头朝下微侧,鼻梁漂亮,两翼微丰,眼球炯炯有神,脖子骨节稍隐,栩栩如生。 古树、怪石,乃至草的解决,都展现出非常细致、提炼、荒凉古老、苍凉的气息。 晚年( 1681 )制作的《七十龙媒图》,是张穆代表作中的精品。 在这幅构图广阔的画卷中,画家把60匹良驹画得淋漓尽致。 所画的良驹有站人、奔者、卧者、行者、伏者、抬头者、垂眉者、食者、坦布勒、游戏者,将马的各种形态凝聚在十余米的画卷上,体现了师法主张自然的艺术理念。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张穆画马的表情发生了各种变化

据记录,张穆关于马图的作品至今还剩34件,其中香港藏最多,达到17件,其次是广州藏10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表示,张穆画马除了熟练的造型基本功外,还会画各种姿势的马,变化多端,搭配巧妙,前后左右,运笔自如。 马头无论是三分面、五分面、七分面、九分面,都栩栩如生,是自然天成的,有站立的相,有奔跑的相,不生动。 比如《寒柯憩马图》(香港何氏至乐楼藏)是正面马,《春柳三马图》(广州市美术馆藏)右侧马上两头,左侧马上一头,各有风姿。 《七十龙媒图》横卷(广州市美术馆收藏)的画有几十只,毛色有白有黑有花,肥有瘦,大小不一,误落有因,动静不可预测。 加上坂老树、河边的杂草点缀其间,展现了张穆画马丰富的方法和高超的绘画技巧。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张穆对画马艺术的贡献还是有理论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认为,张穆对画马艺术的贡献,不仅有作品,他也有画马的理论。 遗憾的是,其着作《杂论》等稿件已有余,但从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三《画品》中可以窥见一二:张穆尤善画马、味言:汉干画马、骨节都不真实,但赵孟頫得马之情,令赵孟頫不胜收。 另外,骆马肥须见骨、瘦须见肉、骨节长度不丢失尺寸,是精工。 另外,据说马相在骨头上,其腹前有两青筋,品尝微动者很好。 前脚后面又灶,这叫现在。 马疾驰的时候,后蹄会打金,它叫过灶。 跨越一寸高的是骏,低的其次是骏。 钱的地方总是像豆子一样破损,流血,不长毛,是为了检查炉灶。 马走了所有的一侧,左前脚和左后脚先开始,右前脚的右后脚然后交叉齐国,好骑手在马鞍上知道它的起落地点。 马的话,不能测量起落。 一瞬间百里,想仔细调查,但总是无法继续。 因此,马凯说,如果只有蹄子尖端的英寸不被灰尘弄湿,画画的人往往不酷。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高雅的品评

“《七十龙媒图》写的是龙媒七十体,都是用墨水法写的,不加色彩。 像嘶嘶声一样,相关人员、行者、睡觉者、驰客、打滚者、擦痒者、能尽马的形态,可以说是铁桥的巨大制造。 ”。

——近代画家赵浩跋评。

“那个下笔的时候想见你,不忘欲望地跑出去,把画寄过来,人类得不到时代的人所做的事”

——容庚《张穆传》

“韦偃雄今代,骏馆秃笔成。 霜势千里,发出十分悠长的叫声。 神骏看图,风沙入楮而生。 无论谁逃跑,痛苦都能跨越一切的爱。 ”。

——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粟亭诗集》卷四《赠送粤东张铁桥画马》

“黄金新埒玉是鞭子,一跃霜蹄圆。 带着前朝诸画客,风流为什么要让李小龙睡觉? ”。

——江南才子彭孙逵《松桂堂全集》卷四十二《题张山人画集》之三。

轶闻很有趣

诗集道路曲折

张穆有一本《铁桥集》。 《铁桥集》在康熙年间已经在广东出版,但收藏者害怕清朝统治者的文案狱,所以为了不杀身成祸,必须毁掉书。 人们常常认为《铁桥集》不存在。 陈伯陶编《东莞县志》根据何浣道人间年谱》编辑过张穆诗60余首。 随后,容庚教授搜索铁桥遗诗,偶尔读杨钟羲《雪桥诗话》,得知刘氏嘉业堂藏有原创《铁桥集》,收集诗280余首,转借,抄写文案。 随后,容庚教授和汪宗衍同编30余首为《补遗》,补编张穆友赠诗26首和后世题画诗17首,还略编趣闻附录。 1974年,这本书由香港的何耀光先生收入《从何氏到乐楼丛书》出版。 《铁桥集》开始流传了。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延伸阅览

马明清始没落

马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主要交通和生产手段。 在冷兵器时代,它还是重要的作战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帝王将相、黎明之民都视为宠物。

秦汉时期,多以器物系美术作品来表现马的形状。 隋唐以后,绘画最繁荣。 唐代的马画,在蚕丝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马的形状,出现了曹霸、陈钰、韩干、韦偃四大名家。 宋代以后,画马风格式微,也出现了李唐、陈中央、刘松年、赵孟頫等名家,但整体水平远远不足隋唐。 明清以来,马画更是一落千丈,论传世画迹,有陈汝言、丁云鹏、吴彬、张穆、郎世宁等,但没有昔日的胜景。 张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出类拔萃,在清朝画坛的意义显然不言而喻。

“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关联经典

《七十龙媒图》,纸本墨笔,25.2×1068.5厘米,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张穆代表作的精品,画幅1068.5厘米,高25.2厘米,画着70匹马在草坪柳荫上游憩、站立、奔跑、闲逛、涉水、吃草、嘶哑。

标题:“张穆画马 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图)”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