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76字,读完约25分钟

不到1米7的头、谢顶、长发、人偶的脸上永远挂着些许腼腆的笑容。 道东之符合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家形象,但他不想定义自己的身份是否是作家、诗人、艺术家、收藏家。 “我一直跨越两极,以前传到现代、古典和先锋。 我正在试图在两者之间构筑可能性。 ”路东之说,古陶文明博物馆设计的标志是“可能”:由一个彩陶罐产生了“可能”一词。 也许,这是道东的理念,是他冥冥中的目标和理想,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是追索最大意义上的实现,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 他做的很多事都融入了这两个充满魔法魅力的汉字中。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理想

“文革”一开始,4岁的路东脑门儿被贴上“大坏蛋”的字,和家人一起被带到北京站,送回辽宁老家。 历经十几年的磨难,父亲也于1976年在控告途中惨死。 文革”后复活的高考是那个年代各人,特别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 路东之在第一场比赛中失利,体检查出的心脏病再次破坏了高考的可能性。 少年坎坷,但心高气傲,他敏学多广涉猎,拜访名师益友,因“诗书画印刷小说文案皆有可能”,获得“通才”的美誉。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历史成全了道东的。 也许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建立的收藏系统,但他只用了十年就完成了。 他从古代的货币、书画开始,扩大秦砖汉瓦,收藏的陶器、瓦当、封泥丰富、美丽,是国内最多、不足20平方米的居室“梦斋”成为文物仓库。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瓦当被尊为收藏家,但50年后的特殊环境不太了解知识分子,市场价格极低。 在瓦当收藏巨头路东之下,决心恢复和提升瓦当的价值、意义、尊严: 1993年举办了中国古代瓦当第一个研讨会——“路东收藏瓦当展”。 1995年“路东之藏战国秦汉瓦当原拓本”开始了“梦斋原拓本系列”的工程,之后他每两年选一次收藏系列做一次手拓本。 《梦斋原拓本》在国内外收藏界有着特殊的影响和声望,也是古陶文明博物馆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面对西藏私阁的宝贝,感受到爱与美,感受到道东的责任,开始了开博物馆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初,立足于计划经济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像国营公司一样陷入困境:观众流失、经费减少、招聘困难、社会效益减弱。 那时,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收藏家们用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梦想着博物馆。 确实,新时代的收藏家很幸运,前辈收藏家仅限于时情,收藏的最终出路只能捐给公立博物馆。 体现收藏价值的不仅是捐赠给公立博物馆,更是长期服务于社会,包括实现个人理想。 这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我要在自己生命力旺盛的季节,以最积极的姿态最大限度地亲手实现收藏的价值,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东的学术收藏体系构成了建立博物馆的可能性,在博物馆梦想有可能实现的时候,他也抓住了时机。 1996年4月,路东之试图将梦斋藏品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东方文明博物馆”,但毫无成果。 然而,在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下,同年10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四所私立博物馆,路东规划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就位于其中。 此后,尽管经济状态相对紧张,古陶文明博物馆逐年增加藏品,学术框架更加完善。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最早的陶专业博物馆,常规陈列有《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序列》、《文案的美奥与魔法》、《解体的结构与其他——路东的美术作品展》、《神或魔女——路东的亚克力岩彩》。 《彩陶渊薮》系列从甘肃、青海、宁夏境内距今约5000年至3000年前,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唐汪文化、辛店文化为主的彩陶共展出了近百件。 “瓦当大观”系列是第一个按年代、地域和功能划分的主题瓦当展览会,展示了从战国到东汉数百年的不同地域、功能、品种瓦当140件,图案、造型大气生动。 《封泥绝音》系列展出秦汉封泥近200枚,涵盖秦始皇三公九卿政治体制各类属官,涉及数十个失载的秦郡、宫苑名称,以及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复制品。 《古陶序列》展示了周秦汉唐不同器型和品种的陶制文物130件,从中可以看到古陶文明发展迅速的脉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华夏先民的陶创制、采用和审美。 《复制品的美奥与魔法》展示了甲骨、骨牌、简牍、陶文、印章等与复制品相关的珍品。 “解体的结构和其他——路东的美术作品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完成过程的展览,展品有“解体的结构abc系列、梦斋文献系列、新世纪的寄居曲系列、自己的灯类系列、鸟、太阳、天地和人类的彩墨系列”等多个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道东的理想是追求永恒,“博物馆从定义上来说也是如此,具有永恒意义的是博物馆。 现在只要奠定这件事的基础,就有存在的可能性了。 我的做法当然是中国的,我喜欢整体、模糊、感觉和神秘,崇尚玄机和缘分。 也相信常数和真理,甚至可以说我是理想主义色彩的东方神秘主义者。 藏瓦之初,藏瓦大户鼓励进取,将来成为瓦当大户,我马上打着“瓦当大户”的印记学习。 成为“瓦当大户”后,刻上“瓦当侯”的印记。 “封侯”之后,决心成为“瓦当王”! 我有自己的东西。 我明确了模糊的终极目标,专心致志地朝那里走去,但没有制定具体的计划。 我喜欢随心所欲地一个人,感受着它的喜悦和乐趣。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许多困难和激烈的谴责与民间收藏、私立博物馆有关。 私立博物馆的官方称呼在“民办”“民间”“民间”“社会”“非国有”“个人”“私立”等众多称呼的背后存在着认识和权利的模糊性。 私立博物馆没有公共财政的支持,很少得到社会的资助,机构注册、藏品的征集无法获得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权利。 许多人对私立博物馆持负面态度,认为收藏家是倒卖文化财产的“招牌”。 在这一认识的背景下,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以外币硬通货换取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积累了巨额工业化建设资金,民间收藏几乎绝迹。 改革开放催生了收藏市场,收藏不是高官贵胄和外国人的专利,国营垄断的购销格局趋于解体,国内外交流频繁,凸显文物价格断崖般的剪刀差,刺激大量文物合法非法买卖出境,文物犯罪猖獗(社会资源、社会犯罪猖獗, 就像马克思说的,“只要有50%的利益”100%的利益,它就有勇气践踏人类的一切法律。 只要有300%的利益,无论犯下什么罪行,都有被绞死的危险”。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民间收藏的“堵”“疏”之争不断,关于文物市场的“严禁”“严厉”“打击”“整顿”等词汇有时会有报道,“堵”确实有暂时的效果。 需要证明文物市场的问题和文物市场引起的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199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带队到古陶文明博物馆考察,对路东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路东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文化财产不在于谁占有,而在于占有者的态度。 无论是谁,只要他对所拥有的文物态度诚实、善意、美丽、崇高,能够拥有公心,都应该得到合理和尊重。 无论放在哪里,只要是合适的、可以公开的、有助于公众观赏和研究的,那就是功德,应该得到帮助。 相反,无论是国家科学的发掘,还是国有最高级的文博机构的全部,只要不能长期消失为公众服务,只要它受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就不是犯罪! 同样,博物馆更不是谁做的,而是怎么做的,是否符合大家公认的博物馆定义。 从世界范围来说,很多精彩的博物馆要么是私立的,要么是从私立开始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正视民间收藏,正视民间隐藏的文化遗产,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利用,引导其及时迅速发展,支援私立博物馆事业,应该成为我们整体文博事业的一个方向。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机缘

路东的讷对语言很敏感。 据说他的收藏来源于在建筑现场从刻有“有、菩萨、无住色”的六字残碑上踢出的脚。 “确实有那件事。 我的收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只是演绎了一下,有点偏差。 ”。 20世纪80年代是文采时代,也是文学时代,从事文学创作是读大学外、平民子弟的体面方法。 这样,先驱、埋头于超现实小说、诗歌创作的文学青年路东之在被称为“文学界黄埔军校”的鲁迅艺术学院进修后,于1987年进入全国第一个作家班——西北大学作家班,期望获得张品真价高中的学位。 这个时候,文物的“朴素之美”和“纯粹之美”让道东之着迷。 背负着千年古都西安,自然值得期待。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西北大学正在建设新的图书馆。 路东之每天都去工地,找,选,唐代瓦当和残碎陶片渐渐满了宿舍。 其间,他一生唯一的西装——1985年《国际青年年征文》中报告了文学一等奖的奖品——更换了陶塔。 第一学期结束,在去车站回北京的公交车上,道东莫名其妙地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没赶上火车。 他说“特别想回到那个时候每天都去的工地”,马上回到工地,跳进了土坑。 于是他一脚把石头踢了4、5米左右,向前走捡起来看“菩萨”二字,接着看左边的“有”字,读右边的“无停止色”。 瞬间,“感觉像犀牛撞了一样。 这块石头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特殊的精神作用。 我觉得可能有幽灵。 我觉得收藏真的不是钱的事。 没有良缘就没有用。 这让我坚定了走这条路,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有特别的帮助。 可能有特别的机缘!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封泥是古人封文书、信件、货物时盖章的印章泥团,是印章最初的采用痕迹。 封泥的发现和认知是近代金石学的重大收获。 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很少出土大量封泥。 1994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古封泥集成》是一百多年封泥着作记录的集大成者,收录封泥2670张。 然后一年后,路东的机缘引起秦文化史的再次重大发现。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有缘眷顾别人。 路东之为秦封泥的发现准备了8年。 在西安读书的时候,他在农家家里第一次看到了封泥。 主人说,这是小时候,在自己家后面的院子里出来,可以换一袋米,现在怎么连五块钱都卖不出去呢? 的东方有很多人在求索,只是在理发上加以补充。 但是,他心中不时出现一种莫名的感觉:秦汉政治文化中心西安没有更大规模的封泥“埋藏”吗? 1995年春,封泥出土史上最大的机缘撞上道东的怀抱。 他第一次看到两百多枚秦封泥时,觉得自己认定的机缘来了。 他认为这封泥是真的,比以前得到的封泥还要早,而且注定是他的。 这些封泥几次走遍西安、北京的文物市场,谁也不认得商品。 随后的调查表明,这些封泥是1995年春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内相家巷村村民在田间挖粪坑时发现的,此前多年,同类封泥理发出土,出现在文物市场,但未被识别。 路东之直觉判断此事重大,蕴藏着巨大的美好2000多年前的秘密,蕴藏着巨大的美好学术课题。 他贪婪地探索,收集和探索它们所蕴含的美奥和神秘。 半年来,路东之全力筹措资金,一次比一次高的价格购买封泥,每次几乎注入所有的钱,每次袋子里唯一的钱正好够用,正好是为了利润而买的——这是收藏家最擅长的 1995年末,路东之的梦斋封了近千枚泥。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秦封泥的发现被考古界、秦汉史学界的专家称为“秦始皇批准文书的遗物”,是弥补《史记》、《汉书》缺点的珍贵文献,是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本百官表和地理杂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文件,是50年来民间收藏行业最具学术价值的文献。 1998年9月,《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完成。 10月,路东之受日本篆刻美术馆邀请举办了“封泥收藏和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研讨会。 不是路东的奇缘慧眼和不惜代价的保护性收藏,而是迅速整理发表,秦封泥这本珍贵的文献已经分散出售,埋没在历史的角落,可能被陌生人糟蹋,破碎。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之后,战国的封泥边缘又来拜访了。 世纪末,路东之全力收集来自河南驻马店地区新蔡的战国封泥,数量接近400枚。 2001年以后,他多次去新蔡遗迹进行调查。 先后完成了《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原拓本、《先秦封泥集》等着作。 迄今为止,古陶文明博物馆收藏战国、秦、汉封泥2000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封泥收藏和研究机构。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很开心

的东方仍远离另一片喧嚣。

书画、油画、陶瓷、玉器、家具等门类的收藏品价格暴涨,百万元一般,上千万元不稀奇,亿元不惊人。 艺术品市场成为富豪创造的新领域,有点藏家多年积累手就成千上万,百万富翁,二流画家年产值一二千万元! 瓦当、陶器、封泥在摄影场地很难有一席之地。 如果收藏得到社会认可的收藏,道东的速度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这在道东之不成立。 因为那不是道东之。 道东的生活很简单,没有多少物质财富的魅力。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没有豪宅,经常外出。 “在物质财富比较过剩的减肥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变好了。 人在更精神上空之间,人与人的差异也更多地体现在精神上空之间。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我总是个性化地工作。 艺术也是如此。 尽量极端个人化。 ”。 路东之的收藏是从冷门开始的。 “哪个远古的东西,远离我们现实的生活,总是对我构成诱惑。 近的东西,眼前的东西总是没意思。 ’他对没有价格尺度的东西更感兴趣。 收藏书画时,他没有收藏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 因为这些名家的经济坐标已经确定。 花鸟、人物、山水各有明文润格。 因为他喜欢什么样的“无名妙墨”,也就是历史上某个人的作品,谁也不知道如何衡量其作品。 这几年,经常有人拿着不知道什么或不知道如何评价价值的东西,去找道东的主张。 “在一个东西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和基准坐标的时候,我很乐意进行价值评估。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独特的审美情趣、意志、个性,赋予了道东之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人是生病的动物,最容易上瘾。 得到收藏的时候,那种乐趣无法言喻。 我的收藏是为了发现而收藏,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 面对永恒的古代艺术品,与古人对话时,人会变得一成不变,觉得“个人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过程中创造的东西可能是永恒的,这些东西是人类精神和生命所寄托的转变”。 收藏让当时的浮躁的青年逐渐平静下来:“我不是特别在意和重视眼前的利益,而是坚定了自己选择的方向。 这是从文化财产的收藏中得到的。”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购买消费者几何,道东之没有计算过。 这些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收藏家与近年来成长起来的收藏家相遇不同。 路东之等人第一次参与收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中国社会不存在真正的富裕阶层,购物也很便宜。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商业化时代,特别是近年来艺术品投资成为股票、房地产后的另一个投资热点,收藏更具投资意义。 合格的收藏家和优秀的古董商面对艺术品,在意的立场和价值评估的顺序不同:收藏家首先看钱以外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值多少钱。 古董商最初的反应是有多少价值,以及钱以外的价值和意义。 “我在这个时代是收藏家。 因为我最初的评价是金钱以外的价值和意义。 我认为自古以来的中国收藏家也应该用代沟理论来描绘“代”。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进入“新时代”后出生的一代,正好是第6代,我被称为“第6代收藏家”。 幸运的是,我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例子。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在博物馆里,道东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在“解体的结构和其他——路东的美术作品展”上,有一个由电脑和陶器组成的装置。 曾经20万元的超市收银台,在拍卖会上以1800元竞拍。 10分以上品相差的陶器是花2000元买的标本。 路东之说:“现代的、西方文明的机器和古代的、东方文明的陶器两个符号在历史上存在着某种重叠: 2000元的陶器有一天会上升到20万元。 由于高涨的旧东方日用品和贬值的现代西方科技产品的冲突,观众对生活有了新的注意立场。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以前的文学青年路东之没有放弃文章。 据说梦想随着路东之的密切,他能完美地复述梦想。 他的重要作品都与梦想有关,他的梦斋、诗和画也从梦想中脱胎换骨。 在新年和节日里,挚友可以收到评价他时事的诗句歌曲。 在《可能——一个孤独行者的诗远旅》中,除了与文物对话的诗外,史诗长诗《建工吟》、《田夫吟》、《贱女吟》都表达了他的社会关怀。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寂寞

快乐,改变立场可能是“寂寞”。

路东的好古极力推荐《文物天地》的易名《古代》,还写了《我们为什么怀念古代》的分析。 “我们发现所有伟大的智者都有深厚而广阔的怀旧之心。 那是善于继续怀旧历史的人们,一次次找到了未来之路。 可以说,只要回顾历史,怀念古代,就能更清楚地理解现实,了解现在,甚至可以不断地发现将来和未来。 因此,说没有怀旧的感情,不是因为怀念古代,而是说没有人类的收藏行为,没有收藏家,没有博物馆,没有历史学,没有考古学,这话一定过去了,有什么错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诚、深刻、认真、固执地怀念古代,是我们的文化事业者永远绕不过去的事,是我们事业的本分,也是我们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古陶文明博物馆近400平方米的展厅,有时只有一两个观众,但运营费用达60万元,没有得到公共财政毫米部分的资助。 门票(每张20元)得到杯水车薪,很难募集经费。 道东之宽容:“博物馆本身是一项寂寞的事业,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比较完整的基金会体系,刚富裕的国人的眼球还没有那么深,暂时看不到私立博物馆的价值和光芒。 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寂寞的工作,我们自己也需要寂寞的前进。 ”。 幸运的是,家人和他分担了这份寂寞,夫人董瑞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路东之的文艺作品是古陶文明博物馆经费的第一来源。 年5月,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南迁费用低廉的大兴区,他也在办公室为年底的展览创作时病逝。 他经常买彩票,中大奖改善过馆的条件,计划过奖金的用途。 古陶文明博物馆在开馆7周年之际成立了理事会,接收了近30名理事,为了表示感谢,路东之将理事的书画作品送给了每一个人,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处理资金问题。 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境遇折射出了绝大多数私立博物馆的困境:虽然是丰富的文物资源,但创始者全力支持和挣扎。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道东很多人要求支援和筹资。 孟广慧旧藏甲骨于2004年7月4日在上海崇源以5280万元成交,触及道东,欲舍弃“梦斋甲骨”。 “梦斋甲骨”是安阳出土的殷商甲骨,来源于前辈收藏家的旧藏,属于路东的个体收藏,是非古陶文明博物馆的馆藏。 1999年,以《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原拓本形式着。 孟广慧旧藏有20块甲骨,约150字,有8块大小。 梦斋藏甲骨98枚,近500字,虽不宏大,但在文案解读、卜辞理解、分期断代、人名地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消息。 2005年,民革调查组前往古陶文明博物馆进行调查,并向管理部门提交报告。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考虑路东所持甲骨流通处置问题,允许在社会上公开拍卖。 ”。 “古陶文明博物馆现在的所在地条件不够好,必须支持其搬迁建设新馆计划,路东的拍卖甲骨旧藏建设新馆计划必须支持。 ”最终,不带出国外,不炒作,“梦斋甲骨”于2005年11月4日由中国嘉德拍卖,惜售流标,达不到筹集古陶文明快速发展基金的愿望。 路东之说:“没能拍摄,是有没能深入普及的技术原因。 没有什么遗憾。”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寻找新的地方迅速发展,是道东梦绕灵魂的大事。 古陶文明博物馆创立之初的理想是“建立权威的古陶文明收藏与研究体系,最大限度地快速发展,实现其价值,集陶类文物收藏欣赏、学术研究、宣教展览、新闻传播及其相关艺术创作、产业开发、资本运营于一体,开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途径和体例。 为了实现理想,路东的规划设计了多功能、包含“陶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新馆,寻求在异地设立古陶文明博物馆分馆的可能性——深圳分馆已经在实施中,形成了“古陶文明博物馆新馆及其创意产业运营方案”。 其核心创意是通过展览宣教和学术研究开展“陶文化创意产业”,以“陶文化生活馆”为主体形态,为“陶拷室、陶工室、传拓工室、票据工室、修复工室、陶文化苑、陶文化茶、陶文化饮食”等多个子单位的相互作用服务。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经过几番波澜,2008年元旦,古陶文明博物馆和山水文园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后者免收房租、水电、房产费用在前者2100平方米的建筑空之间建设新馆,成为其整体社区和公司文化企业形象的第一哈哈 道东之率领的团队与山水文园集团合作了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和装修图纸,但随后的汶川地震、奥运会停办、金融风暴引发的房地产危机搁浅。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古陶文明坐标系”是路东之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庞大框架的学术工程。 “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非自然物质,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人类最初的科技语言,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遗产。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大河中,陶是支撑文明的主线,是连接文化诸端和粒子的大网。 这个大网络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所有空之间和文案,与我们所有的文化从以前流传下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到今天为止,我们没有停止过陶器的创造、采用和审美。 全世界都在考古、科研、审美和其他许多行业使用陶,但至今没有反映陶文明历史的大型类书,没有时空、民族和品种跨越的坐标体系,没有大家可以采用的综合数据库,这是20世纪人文科学行业的遗憾。 ”。 “古陶文明坐标系”是总结、总结、整理和提供人类和古陶文明所有相关文博课题的工程,建立尽可能完善、具有权威意义的单一门类综合知识体系和资料新闻数据库,可以应用于社会大众,也可以应用于专业科学研究,进行宣教传递 这个构想受到历史、考古、教育等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的赞扬、认可和支持。 2009年3月,知名考古学家刘庆柱、知名表演艺术家黄宏发分别联名向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援助“古陶文明坐标系计划”的建议》和《建议援助“古陶文明坐标系”计划的情况反映》两项建议。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这一切随着道东的突然死亡而突然停止。

道东之先生这样写道。 “虽然注定是一条痛苦寂寞的崎岖之路,但最终我们还是走了过来。 我们不改变初衷,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这构成了我们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 这也是他生命的写照。

孙杉

收藏家、书法家、诗人、画家、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的年10月24日因心脏病突然去世。

路东之,汉族,1962年9月20日出生于北京。 中学时代自学诗歌、书画,1981年师从欧阳中石先生那里学习书籍,1982年师从萧劳先生那里学习诗歌,进而从以萧劳为中心的金寄水、马里千、孔凡章、刘煊等旧体诗坛诸家那里学习诗词赋。 书法作品获得“北京市首届职工美展”一等奖。 1984年获得“全国首届文汇书法大赛”二等奖。 1985年获得《国际青年年征文》报告文学一等奖。 1986年获得“全国首个迷你小说大赛”一等奖。 1987年进入西北大学作家研修班,开始收藏文物和考古自习。 1988年在作家出版社打工。 1989年西北大学毕业后,埋头于小说、诗歌、绘画的创作,沉迷于收藏和考古。 1992年出版诗画集《情况》,北京作家协会、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举办“路东的诗集《情况》讨论会”。 1993年参与《收藏家》杂志的创刊准备工作,举办了“路东的收藏瓦当展”。 1994年参加“94东方收藏家文化财产年展”。 1995年制作《路东之收藏战国秦汉瓦当原拓本》60部,发现秦封泥,全力收藏、保护,进行初步整理研究。 1996年应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之邀举办“路东之收藏瓦当封泥展”,与西北大学教授周晓陆合作进行秦封泥学术课题,合着《秦封泥集》通过“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计划选题”第一批项目。 1996年与创立古陶文明博物馆的西北大学共同组织了“首届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宣布秦封泥的重大发现,向西北大学博物馆捐赠秦封泥,应聘西北大学兼职副教授。 1997年6月15日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举办了“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序列”等专题系列展览。 1998年完成《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原拓本80部。 访日召开了题为“封泥收藏和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的研讨会,在东京、大阪等地进行了许多学术、艺术交流活动,代表古陶文明博物馆组成了日本篆刻美术馆和兄弟友好博物馆。 制作了1999年《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原拓本60部。 2000年举办了“拆除的结构和其他——路东的美术作品展”、“文案之美奥——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三周年特展”。 2001年为《中国文物报》撰写《说陶品陶》、《梦斋杂语》等专栏,应邀为《文物天地》杂志特约主笔之一,为《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设计徽章。 制作《古陶文明博物馆收藏砖》原拓本80部。 发现“新蔡战国封泥”,全力收藏保护,整理调查至遗迹。 2002年与周晓陆教授合作组织了“新蔡战国封泥”的研究课题,共同调查遗迹,发表了“原始封泥的发现”等系列文案。 2003年制作了《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原拓本60部。 2004年提出“古陶文明坐标系”理论,开始主持“古陶文明坐标系”工程的基础工作。 2005年举办了“神、巫者——路东丙烯酸岩彩作品展”、“神、巫者及其他——路东美术作品展”。 2006年出版作品集《可能性——孤独行者的诗的远行》。 2007年举办“古陶文明展——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10周年纪念展”,出版《问陶之旅——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掇英》。 多年来协助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近100次,每年发表各类作品约200次,累计约80万字。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和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战国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和其他相关行业的约3000件出土文物,构成了以古陶文明为主要脉络、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基本完整、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 通过该馆的专题展览、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人们可以充分感知中华古陶文明的恒久魅力,感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和尊严。

“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路东之致力于《中国文物新闻》和《文物天地》月刊,携后进,惠及稿件,开设专栏,点评私藏,寻求设计形象标志,应有之需。

祝路东之先生走了!

证明:

01

1981年路东之和恩师欧阳中石先生

02 2007年6月路东之在古陶文明展览厅

标题:“路东之的收藏人生”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