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3字,读完约3分钟
“在我的印象中,钟涵先生是油画界读书最多的艺术家。 ”。 11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的“厚土人文——钟涵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在展览会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恩的话表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知名油画艺术家钟涵充满了这次展览会最大的特色——人文气息。
钟涵从艺60年开始,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艺术作品。 从50年开始教,影响了很多追求的专业学子。 这次展览展出了他不合并期的创作近300件,是其作品多年来首次集中展示。 在发布会上,钟涵开玩笑说,他是第一次参加因自己个体的事件而举办的信息会。
进入展览室,目前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幅著名油画《延河边上》最为瞩目,钟涵也在展览开幕前的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两幅作品的故事。 早在1963年,钟涵的毕业创作《延河边上》就以新奇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得到美术界和社会的认同,当时的《人民日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纸被广泛报道。 中信也在主题表现和形象的形式中充分评价了他的作品“深刻发掘了毛主席和革命群众之间血肉关系这一主题思想的最重要之处”,得到了“艺术的说服力和魅力”。 钟涵当年毕业创作的稿件中有表现毛主席正面、侧面、背影的不同版本,罗公柳看过后,最具艺术感,后来在中央美院讨论范围很小,但在罗公柳老师的再三下,钟涵认为, “文革”的钟涵和罗公柳都受到批评,在“延河边上”被摧毁的同时失踪。 1999年,钟涵根据记忆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绘制了《延河边上》,但随后1963年的原作偶然在中央美院地下仓库被发现,钟涵宁可将两部作品一起捐赠给国博。
展览《大河上下》、《画室来鸽》、《人文影像》、《写生印迹》四章回顾了钟表60年来的创作道路,既表达了革命的主题素材,又体验了人性的温暖和丰富的人文氛围。
《大河上下》收藏钟涵的革命历史主题和黄河主题创作,展示作品除新旧两个“延河边上”外,还包括《东渡黄河》、《密云》、《饮河者》、《望中犹大记》、晚潮明处》等,对钟涵时代的风云、民族精神,
第二章“画室来鸽”一词来自钟涵予的油画标题和文集书名。 这部作品的第一点是钟涵研究欧洲油画的“室内画派”,接着表现创作的知识分子在工作环境中的绘画。 从“雕塑家”、“雨天画室来鸠”、“我家大夫图书图”、“暖冬”以及“斗室光瀑”,一贯的创作思路和热情,在油画技法上表现出“室内油画”的表现特色和语言演绎,在作品内涵上突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形象。
第三章《人文视像》重点展示《碑文》、《后土轻羽》、《白鹤梁》、《尘暴域的鞋涉》等包含人文哲思的创作。 这些作品升华为画家晚年的精神,在创作观念上用古代碑文作画,结合中国书法的文化历史象征和自然景象,展现出“苍凉中的执着”的含义,传达着艺术家对天、人、史、哲等宏伟主题的思考。 在创作方法上,融合了油画、岩彩、壁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和材料,在不脱离油画语言的情况下展现出了前瞻性的实验。
第四章“乡土小品”被大量的素描、素描、油画写生所吸引,记录了画家对生活光的颜色捕捉。
整个展览涵盖了60多年来厚土人文的油画人生,从写生到创作,从主题大场景叙事到真实的生活情节,让观众在历史的沈雄与人文的思辨之间,发现了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的坦率,感受到了钟意深远的文化思考与艺术创新的图景世界。
标题:“厚土人文:钟涵的油画”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