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6字,读完约5分钟
“该如何忘记过去沉痛的记忆,以未来为基础,这可能是我们人类共有的乌托邦”——孙冬
据本报报道,7月5日,艺术家戴莹在国内首次展览“遗忘纪念”今天在美术馆3号馆举行,“展览呈现了戴莹“更加自我”的绘画作品,其中包括社会、历史新闻的装置性作品。 这个展览会使用了很多暂时甚至是被抛弃的材料,表现出了某种批判性的表现。 但是,希望大家展示一种为了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而批判的温暖的方法。 ”。 策展人孙冬冬介绍的。
▲《上班记录》、三色编织袋、亚克力、麻绳、2.3mx7.9mx4、
其中有些装置作品是艺术家戴莹的第一次尝试和展示,但对于这次国内第一次展览的举办,戴莹表示内心平静,“展览、创作随着艺术家的成长,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人看到这个展览会,可能会觉得它的整体面貌比我以前的作品变化很大,但并不罕见。 这就是我的生活。 艺术不是我选择的事件,那是我的人生。 ”。
由于父亲生病和死亡这个家庭的巨大变化,艺术家戴莹经历了一生难忘的感情和心理动荡。 展览会上,展览会以“回忆”为中心构建叙事诗,在绘画和装置两种不同媒体形式的切换上,展现了艺术家本人由此而产生的生命变形。
孙冬冬:“戴莹通过这部作品来说明书法、毛笔、宣纸的关系,反映了她对材料的熟悉和对身体的控制力,在压抑中有了变化,就像能量的传递一样。 ”。
“一个冬天的傍晚,和往常一样,我又来建筑工地找创作材料。 夕阳西下,我站在废弃的垃圾堆前,大海一样的废墟很悲伤,但就在这个时候,生日快乐的歌传来了,我想可能是某个孩子或者某人刚刚庆祝了生日。 然后,它唤起了我和父亲的联系和对社会的反思,放在了我的垃圾袋里。
垃圾袋也是装载物,我们每天都在用,谁也不在意。 可能是无数工人做的。 就像我们周围的人和事一样。 从来没有人纪念过他们,也从未被感动过,但没有这些劳动,我们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生活。 “——戴莹
▲“看着我! 》作品的局部图、激光切割机床、生锈的钢板、电线杆、轻轨、灯泡、碎石、0.3m×0.3m×3.3m×0.3m×0.3m×3m、0.3m×0.3m×2.7m、0.3m×0.3m×0.3m×0.3m×0.3m×2
▲ 《29#》作品部分图、彩色编织袋、纤维布、棉纱手套、单色编织袋、塑料袋、涂装、亚克力、油墨、200cm x 150cm、
▲《绵延》、玻璃钢雕刻、生锈的钢板、石英砂尺寸:雕刻1mx0.6m、钢板1.8直径、地面6mx6m
为什么展出的许多作品都与建筑有关?
戴莹的父亲是建筑领域的工人,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有关于“记忆”的故事,一部作品被认为是一次性连接在一起的。
记忆的能量也是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化的吗? 那么在虚无来临之前,艺术家戴莹通过“文化造型”将个人记忆的能量引入一种公共记忆,甚至一种历史记忆,希求在仪式化的信息表达中,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对现在的一次虎跃。
据说这次展览会将持续到8月5日。
艺术家戴莹的部分作品鉴赏
关于艺术家
戴莹
戴莹,艺术家,目前住在北京、纽约。 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会。 展览会包括美国纽约亚洲艺术馆“魔方”(年)、德国柏林kommunale galerie berlin美术馆“未来游戏”( 2019年)、北京筑中美术馆“天天向上”(年)、贵阳798艺术中心“ 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会议中心“中国瞩目”(年)、美国纽约“art expo new york”(年)、美国巴尔的摩市世界贸易中心“愿景共享艺术展”(年)等。 并在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中,获得美国艺术优秀人才、美国世界艺术中心研究员、美国亚洲艺术基金会理事、联合国艺术家协会优秀成果艺术家奖、世界艺术中心优秀艺术家奖、美国亚洲艺术基金会优秀艺术家奖。
关于策展人
孙冬
1977年生于南京,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外国美术史专业,是现代艺术规划师、评论家和撰稿人。 2009年担任《艺术界》杂志老手,负责学术主题的策划和展览评论。 企划展有《我们的绘画》(中央美术馆、北京、)、《两点之间,没有直线:胡为一》(尤伦斯现代艺术中心、北京、)、《石青项目组织:腹地计划》(时代美术馆、广州、)、《on 6507770》 现在住在北京。
展示新闻:
展览名称:为了忘记的纪念——戴菁展
展示时间:.7.5-.8.5
展示地点:今天美术馆3号馆
艺人:戴莹
策人:孙冬冬
展览会空间设计:梁琛
主办者:今天美术馆
标题:“为了忘却的纪念|那是一个体类共同拥有的乌托邦”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