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82字,读完约9分钟
原标题:杨凝式《韭菜帖》、倪瓒《苔痕》出现,无锡博物院迎来10周年
年是无锡博物院成立10周年。 从前天开始,江苏无锡博物院将陆续推出元代倪瓒的《苔痕树影图》、五代杨凝式的《韮花帖》、元代赵孟頫的《临兰亭序》、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笔《手谕卷》、明代董其昌的行书《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卷》和《岩居图卷》等 另外,祝枝山的草书《唐宋词卷》是首次全卷展示。
除书画外,春秋吴王僚剑、唐青玉人鹿图佩饰、原“邓万四郎”项连生贵子纹高脚金杯、原春水玉带扣、明“石叟”项铜观音像、清“杨芝山”项西园雅集核雕、清光绪周阿生塑陈杏芳蟠桃会泥塑等其他文物文案也十分丰富。
9月28日,由无锡市文化广电信息出版局主办、无锡博物院主办的“梁溪折桂——无锡博物院开放10周年特展”在无锡博物馆中区三楼展区开幕。
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细分为兵戈相见、应物象形、金奢银华、人间瓷谈、紫玉金砂、泥塑大千、玉成其美、文心匠韵、砚田墨海、落纸云烟、石渠之宝、吴地风雅、梁溪画史13个单元。 展览会只持续到2019年1月8日。
无锡博物院副院长蔡卫东在《澎湃信息》( thepaper )中表示,无锡博物院由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和无锡科普馆“三馆合一”组成,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 此次展览是为庆祝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而举办的特别展览,精选了无锡博物院10个文物门类的78件(套)作品。 虽然展览并不出我院所有文物的家底,但展出的文物都代表着无锡博物院的最高水平。
“特别是书画部分,我们将它们细分为《落纸云烟》、《石渠之宝》、《吴地风雅》、《梁溪画史》四部分,分别为我院镇馆宝元一代镍瓒的《苔痕树影图》、五代杨凝式的《花帖》、元代赵孟鞴。 《石渠之宝》部分重点展示了无锡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有明太祖朱元璋到徐达的御笔《手谕卷》、明董其昌的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卷》和《岩居图卷》等。 《吴地风雅》展示了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等绘画作品。 ”蔡卫东说。
镇之宝:倪瓒的《苔痕树影图》和杨凝式的《韭菜花帖》
《苔痕树影图》是“元四家”之一镍瓒的作品,描绘于去世前两年。 画的左上角有镍瓒自述六言诗的一首。 “石润苔痕雨过,竹阴树影云深。 在道安素斋,能容狂客孤吟。 ”。 末识“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轩在吴门客邸,请求安素斋高士并赋、壬子倭瓒”。 壬子于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镍瓒时七十二岁。 1374年冬,74岁的倪瓒因江阴传染病在好友名医夏颢家去世,先埋葬江阴,后安葬于无锡芙蓉山麓祖坟。 虽然不清楚这是镍瓒绝笔,但这幅图应该是镍瓒极晚年的作品。
这是分散在民间的作品。 这张图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文革”,扬州文物店几元钱购入仓库内,因“文革”的原因,对被称为“四古”的古书画也没有研究。 1987年,在被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确认为真迹后,新闻传到无锡博物馆。 馆方考虑到镍瓒是无锡人,作为镍瓒故乡的无锡博物馆没有镍瓒的单张纸,因此决定洽谈这件珍品。 经过多方协商,无锡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从扬州文物店购买,将这张图带回家乡,在无锡博物馆定居。
众所周知,镍瓒的作品主要有两大风格。 一个是河两岸的三段式,一个是枯木竹石图,“苔痕树影图”是后者,画面很容易逸出。 画上只有两棵大枯树,一块大石头,几棵蓝竹。 枯木高大,树干用淡墨湿笔写,树枝用鹿角伸出树枝,又用重墨装饰枯点。 大石侧锋用干了又毛的渴笔弄皱了。 这是镍云林独有的皴法,表现了山石坚硬的质感。 镍先生画竹子非常有名,画竹枝非常细,好像还断了,竹叶不多,清气逼人。 整幅画都充满了画家的天真与安静,透露出狷介横竖的本性。
另外,画的右上角还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氿应七绝诗的一首。 “我记得林间拉绿荫,故人要离开我高吟,来找陈迹,口叶苍苔口雨深。 ”。 为另一首云泉子题五绝诗“很嘴惊悚林,英君子节,抱着这个坚心,岁寒骄傲霜雪”。 从以上两个问题来看,用画除赞美镍瓒的人尤为突出,也表现了镍瓒一生的回忆。 因为这两首问题诗应该是在镍瓒死后进行的。
如果镍瓒的《苔痕树影图》有起伏跌宕的经历,无锡博物院藏唐末五代杨凝式的《韭菜帖》也充满了飞朔迷离的故事。
被誉为“天下第五行本”的杨凝式《韮花帖》现在有三个版本。 一本是清内府藏本,现收藏无锡博物院,刻在《三希堂法帖》上。 一本是裴伯谦藏书,看起来像《支那墨迹大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本是罗振玉藏书,现在不知道所在。 该帖以前作为帝王御览的宝藏深藏宫,进入过宋惠宗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原为张宴收藏,有张宴跋,明交于项元开封、吴桧。
这几版《韮花帖》的真伪之争一直存在。 具体来说,徐邦达、启功以清内府藏书为范本,明确了这本书为清内府旧藏。 虽然也有意见认为是真迹,但这些意见还没有成为主流。 还有徐邦达、启功认为罗振玉藏本是真迹。
无锡博物院收藏的清内府本《韮花帖》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5字。 文案是杨凝式午睡乍泄、肚子里极度饥饿时,在饱尝山珍海味后,为了给朋友送好吃的韭菜而动笔的一句话。 全篇文案充满了作者轻松的喜悦和高涨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 此帖字体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得到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 《韮花帖》无论是钢笔还是章法都与《兰亭序》有很大不同,但其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作诗说:“我认为人类学习兰亭方面,变骨无金丹。 认识洛阳杨风子的人,放下笔去乌丝光圈。 ”。 董其昌曾经说过:“少师韭菜的花帖,稍有动静,萧散有因,少师他书更步侧状态者特殊,但步侧状态,是少师的好地方。”
但杨凝式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宋代,600年后的明朝,一代书法领袖董其昌对他更加异常重视,董其昌的书风也明显感染了杨凝式作品(特别是《韭菜帖》),董在《画禅室随笔》中多次提到杨凝式。 展览会上,杨凝式《韮花帖》的旁边有董其昌所临摹的绫本《韮花帖》,临习后写了临习心得。
来自薛氏的书画收藏多为明清时期,杨凝式、朱元璋、王问、沈周、祝允明、董其昌、蓝瑛、丁云鹏、徐喷、吴应卯、王璐、鬓残、朱雯、石涛、高凤翰、李方脍、。
“如果看清单,不能辨别真伪,就知道薛先生很了解书画艺术。 其一,他的收藏大多是一流的大家的作品。 其二,藏品的品相大多良好,证明薛先生不仅富有文化素养,“眼力”也非常好。 ”。 蔡卫东说。
董其昌的《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为薛氏收藏,长37厘米,宽488.5厘米,行书共79行,题为《题武夷山图赠林纳的下一史少傅原韵》,诗后临米苅帖,《圣棣左相国得高丽镜光纸》 壬申的八月二十九日,敕祀历代帝王庙归邸识。 那昌”。 从落款可以看出,这本法律书是董其昌在公元1632年农历8月29日应“圣梶左相国”的邀请创作的。
蔡卫东说:“董其昌于1636年去世,1632年写书。 董先生78岁,是晚年最后的作品。 另外,该作品的董其昌使用的是高丽王献给天启皇帝的贡笺,纸的开头有高丽王印玺。 在书卷中,董其昌先写下了武夷山图的诗句,然后临摹了米芾的本帖。 看到沉迷于这张纸,我害怕一点浪费。 ”。
人沈德符在《万历野得编》卷二十六《高丽贡纸》中写道:“董玄宰对此表示喜爱,盖子多用黄子久蘸墨,所以并不太夸张。” 其表文、教科书均为卤素勇猛,不足以向墨池下供陈。 ”。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和董其昌《岩居图卷》都是清宫旧藏,被收藏在按需求定制的皮箱里。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年轻的时候在雪处家里看过这两卷,后来来到无锡博物院,工作人员提到这两卷时,他马上说:“放画卷的皮箱还在吗? ”。 周围的人谁都很惊讶。
王重器与民间手工艺
除书画外,展览会上春秋吴王僚剑、唐青玉人鹿图佩饰、原“邓万四郎”项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原春水玉带扣、明“石叟”项铜观音像、清“杨芝山”项西园雅集核雕、清光绪周阿生塑陈杏芳彩蟠桃泥塑等也很棒。
“此次展览的另一个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参加博物馆的“宝藏”,让公众体验探索博物馆宝藏的文化之旅,在展览开幕前夕,民众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了无锡博物院的“十大热门宝藏”。 ”。 蔡卫东说。
接着,排在“十大人气宝藏”第一位的明星展品是春秋时代的吴王僚剑。 其剑身上有两行十二字的铭文,是吴王僚即位后世界上仅存的自铭剑,因此其发现对研究吴国青铜器和吴越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玉器展品中,唐青玉人鹿图佩饰显得非常独特,这枚玉出土于明代区林墓。 玉身雕刻了主人左手拿着桃子,右手抚摸鹿的场面。 它不是圆雕,而是结合玉器两面的主人、鹿、童子等形状的浮雕,使他们前后正好吻合。
说到雕塑,不得不说无锡惠山泥塑。 在展览会上可以看到清代无锡民间艺人周阿生的粗品代表作品《大阿福》,也可以看到细品的代表作《蟠桃会泥塑》。 “蟠桃会泥塑”是无锡县令为慈禧太后50岁生日做出的预备贡品。 由于泥娃娃运输中可能会因摇晃而破损,当时周阿生做了两个。 之后,一件被送到皇宫,一件留在无锡。 宫里的事现在还不知道痕迹,但这经常留在无锡博物院。 粗物是用磨石做的,细物是用手握的。 这幅“蟠桃会泥塑”是周阿生塑像、陈杏芳上色的。 二十四个人物分四层站,公主神坐在最上层,南极仙翁、麻姑分别站在两侧,形形色色,惟妙惟肖。 人物衣服都是矿物色的,至今颜色还很新。
标题:“倪瓒“苔痕”现身 无锡博物院迎十周年”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