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2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5月13日(邓永生)“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而不候。”古人所表达的“风树之愁”,注定会成为很多外地人最后不得不面对的无奈。西方的“母亲节”现在在中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在所谓“节日”的喧嚣背后,更让人思考的是“空老巢”所面临的中国式养老困境。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最不需要等待的是亲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流动的加快,生活习俗的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一去不复返了。“四世同堂”、“膝下有儿女”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在消失,“空窝老人”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我们这辈子能见父母几次?”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庭计算问题,曾经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很多漂洋过海的网友都直言不讳地“看着哭着”。
“最不需要等待的就是家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现实中却总是被各种羁绊所束缚。与“前途”、“追求”、“发展空室”和“工作压力”相比,“孝顺”被推迟了。
在家庭关系的另一面,父母不得不独自守着“空巢”,充满了“儿女庆膝,共享天伦之乐”的期待,面临着无人照管、难以寄人、独居老人的困境。
最佳母亲节礼物
“感恩母亲节,享受幸福”“不要打折你的家人”……母亲节前夕,大量内容类似的广告开始充斥超市和网上电商的显著页面。“家族攻势”成为商家有效的促销手段。
母亲节给母亲送礼物已经成为许多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离家出走多年不能团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礼物来表达孝心。
这种深情的举动是人之常情,没有错。但也有人担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母亲节购物的火爆也会说明很多人被表格绑架,送礼成为了一种“例行公事”?
据此,有媒体评论说,母亲节这一天,情感表达和孝道传递只能加强,不能一劳永逸,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功夫还是日常,体现在细微之处。
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空养老现象日益突出。别人很难理解那些一个人住一个房间的老人很想自己的孩子。
所以评论认为,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母亲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礼物,而是情感上的礼物。他们不需要用礼物来表达虚假的感情,还需要“经常回家看看”。听他们说“废话”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空窝”老人的困境
“出门有锁,进去有灯”,这是很多“空窝老人”晚年的真实写照。每次放假,在短暂的家庭团聚后,“当孩子离开时,他们的心将是空”成为这些老人最真实的声音。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目前中国1.69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40%过着没有孩子的“空老巢”生活。据估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2亿多空巢老人。
据介绍,精神慰藉的缺失将成为困扰中国空老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包括失踪儿童的孤独和精神生活不满足的空虚。与此同时,近年来,空老巢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和保健品销售诈骗的受害者比例大幅上升。
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空老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平时住的房子漏水,院子破旧,院子的大门名存实亡。此外,由于年老体弱,在遭遇不法侵害时,缺乏应有的防卫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
如何解决中国养老?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先老后富。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不完善,对残疾老人缺乏必要的照顾更加突出。“无人发现独居老人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由于家庭结构和空巢的小型化,老年人养老越来越困难,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活不下去”和“活不下去”的现状并存。
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四十岁出头的“70后”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和日常娱乐是这个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艰苦奋斗的“80后”,面对高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大部分人要么会成为“房奴”,要么只能“吃老本”。他们对不远的父母养老的问题非常困惑。甚至有人表达“十年后谁来供养我父母”的感觉。
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父母来说,“80后”已经开始感受到养老的压力,但途径不多。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机制是这一群体的现实期望。
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务院指出,中国老龄化进程伴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嵌套,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要解决养老机构“活不下去”的问题,首先要填补数字鸿沟。有专家据此建议,应加强政策支持,刺激民间力量参与养老产业。要解决“买不起”的问题,就要引导民营养老院降低过高的价格门槛。
此外,一些专家直言,孩子是消除“空窝老人”心脏病的关键。因此,“孝”应该纳入公民教育,这是解决养老/养老问题的长远之计。
标题:空巢老人身心俱伤:引人思索的中国式养老困局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