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隆重召开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慢性病的防治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加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信息化已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边肖:苏楠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慢性病的防治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信息化已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为响应中央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中国慢性病防控信息化进程的号召,在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与通信发展司的指导下,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信息会议于4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慢性病中心、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和大数据研究所,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信息技术委员会,都是由大健康集团和云最佳联合赞助的。会上,许多机构领导和行业专家讨论了当前信息化对慢性病防治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李新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乔法民、中国通信标准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戴晓慧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协会主席王陇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瞿晓杰;国家卫生保健委员会疾控中心慢性病科主任吴良友;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学理;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的秘书李志新。以及来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天津生命协会、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汶川县卫生计生局、三条健康产业集团、北京妙意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研究所等的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李新华指出,慢性病防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或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任忠市慢性病工作任重道远。信息化是新时期我国慢性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会上,新华社秘书长还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把握信息时代,推进健康慢性病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第二,加快信息和卫生服务的整合;第三,我们应该建立数据质量标准来衡量卫生大数据,并促进医疗服务和卫生干预的科学评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乔法民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不断深化,涌现出大量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势头,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互联网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动作用正在加快。同时,乔书记对智能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点是促进智能和健康技术行业的合作创新。第二点是加强智能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三点是建立智能健康标准和测试系统。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副主席戴晓慧介绍了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成立慢性病防治信息技术标准促进委员会的情况,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慢性病防治信息化中存在的标准规范不一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析利用困难等问题。今后,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慢性病防治信息技术标准促进委员会的发展将实施几个要点。首先,与行业组织合作,促进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的形成。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组织制定慢性病防治信息技术产业条约。第三,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协助主管部门推进慢性病防治信息技术行业标准的研发。
本次会议的亮点是健康信息管理互动平台1.0版的启动仪式。李新华书记、戴晓慧董事长、李志新书记、张学理董事、三条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北京妙意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孔飞出席仪式。
健康信息管理互动平台1.0版发布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协会会长王陇德在会上分析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他介绍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遵循的四个主要原则。一是以健康为先,创新健康发展模式。其次,改革创新要坚持政府主导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全民健康。还有科学发展,即遵循卫生领域的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与控制相结合,预防为主;最后是公平和正义,即缩小服务之间的不平等和缩小差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瞿晓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智能医疗政策解读》的精彩演讲。他介绍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的融合为中国慢性病的防控带来了一些机遇。首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潜力的充分释放;其次,信息系统架构正在向云计算迁移,服务质量和信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最后,智能健康终端技术是准确量化人体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案例信息部消费电子事业部实施国家政策,调整业务,包括:一是推进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第二点是促进老年人的智能和健康护理。第三,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四,建立设备和产品标准,完善智能医疗服务流程标准。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慢性病监测改革”会议上,国家卫生委疾控中心慢性病科主任吴良友作了精彩发言。他介绍说,目前慢性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慢性病营养监测、肿瘤登记系统和死亡因素。传统现场监测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面临六大问题:一是数据检测方法单一;第二,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没有达到标准。第三,监控系统没有实现对数据的连续监控。第四,数据的及时性难以保证;第五,很难获得数据。第六,数据的使用效率低。
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学理以“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与标准化”为主题发表演讲。她在会上介绍说,随着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的逐步融合,整个知识健康产业生态的发展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感知层面,智能健康从传统医疗设备中引入了医疗手术机器人和其他设备。在网络层面,除了特殊的医疗网络之外,医疗网络正逐步向公共网络演进。在应用层面,医疗保健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大大提高了整个医疗系统的服务水平。同时,它促进了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在技术方面,首先,医疗卫生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医疗卫生终端。其次,增强现实可以帮助生物建模和一些心理治疗。然后,整个医疗卫生正朝着无线、远程和全连接的方向发展。最后,医疗卫生系统架构正在向云计算迁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秘书李志新以“健康智能终端的信息采集与利用”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强调,健康管理互动平台主要提供三大功能: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和居民服务。在政府服务方面,调查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与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公众展示其可信度和标准化研究。对于个人来说,该平台可以用来查询他们的实时数据。他表示,整个互动系统的基础部门已经建立,今后将在系统的算法功能和视觉效果上不断优化和完善,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准确的服务,开辟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数据通道,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钟解释了“个人互联健康国际标准”。他在会上表示,随着信息化与医疗卫生合作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领域传统的信息孤岛已经被打破,数据逐渐开始互联。他介绍了智能医疗产品在用户数据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数据互连。第二是成本和计算资源。第三,产品业务本身;第四,需要加强法律标准。第五,行业准入。
保健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北京妙意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孔飞在会上分享了“信息互动在智能健康中的应用”。他介绍说,目前,保健集团主要在保健领域进行三个方面的布局:生物医疗、保健和医院管理。他详细介绍了三河集团健康互动平台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睡眠监测、手机智能终端、糖尿病监测、个性化健康保障方案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五个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他说,在远程护理方面,三室小组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并将在未来继续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周麦耕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信息有助于基层慢性病管理”的演讲。他说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慢性病管理。目前,慢性病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从社区医生的角度来看,社区医生相对较少,任务繁重,难以有效应对。其次,存在医生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从病人的角度来看,最严重的问题是重视医疗而不是预防。其次,健康知识的缺乏等原因也存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目前解决上诉问题的办法是用人工智能武装社区医生,用互联网连接医生和病人,用大数据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工程创新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吴卓浩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设计促进医疗保健产业发展》的精彩演讲。他表示,目前服务设计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在居民生活中相对较浅,更适用于大型公共设施服务;第二,覆盖面如此之广,以至于许多人认为服务设计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至少不认为会有一群人实际上是所谓的服务设计专家。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可以促进更有效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尽可能地连接样本和整体图像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传感器的应用,通过监控摄像头识别医疗资源,节省了医疗排队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
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工程师、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数据流通工作组副组长严舒解释了“区块链与医疗技术共享”。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区块链技术正处于从1.0到2.0的过渡阶段。3.0的应用是探索性的和分散的,还没有成为非常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一般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解决的难点大致是医疗数据的共享困难和医疗信息的安全困难。医疗数据存储在集中的医疗机构,个人医疗数据存储分散,无法进行全面和集中的分析。
此外,区块链科技与医药产业的整合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资源消耗需要相对较大的网络带宽资源、节点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就性能而言,区块链底层的大部分数据都是以遍历的形式存储的,这对于数据查询来说是低效的,并且不能应用于大数据的处理环境。其次,区块链通常存在性能瓶颈,如低性能和高延迟,这些瓶颈无法即时实现。因此,在处理紧急医疗问题时存在缺陷。那么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共享是自然的矛盾,区块链不可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缺乏明确的安全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姜伟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从场景和粒度看卫生信息化”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健康的概念也开始从治疗疾病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他认为,中国的卫生服务行业正呈现出发展趋势,大卫生的变化需要范式认知的变化、场景革命、服务创新和更小的数据粒度来完成更多的大数据应用。目前,我国卫生服务已进入“人、货、市”三位一体的时代。在慢性病管理中,首先要考虑场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场景设计业务。他介绍说,这个场景包含了人、货物和技术的最小粒度,以及场景的粒度。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江勇发表了题为“移动医学与脑血管预防和治疗”的演讲。他介绍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的智能建设进程正在加快,移动医疗已经成为智能医疗发展的重点。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其原因包括患者健康意识薄弱,医疗严重延误,其次是医院延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如同一流的奥运系统一样,移动医疗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医疗环境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移动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产品很多。然而,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和系统的集成仍然是关键问题。目前,许多设计实际上缺乏直接触及用户痛点的杀手级功能,需要进一步细化服务场景。最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天津市生命学会秘书处秘书长黄鹤,以“基于国家健康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慢性病防控”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认为,中国慢性病防控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医疗费用高、慢性病威胁增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预防意识有待提高。他说,大数据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介绍说,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慢性病防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健康监测、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
党委书记、汶川县卫生计生局局长江庆林在会上做了题为《大众健康指数研究》的精彩发言。他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在主要健康指标上领先中高收入国家的战略目标,《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国家2030规划目标为比较基准,能够科学直观地分析汶川县2008-2017年的居民健康指标。会上,姜庆林介绍了汶川县推进居民健康指标体系的酝酿过程。第一,高层次整体提升健康指数首次设定。第二,科学数据收集和健康指数再调查;最后,合理应用数据,初步建立健康指数。
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社区防控中心主任王在“心血管疾病防控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他说,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们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实例入手,阐述了现代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结合。
宁波市疾控中心慢性病研究所所长李辉就“宁波是慢性病直报系统智能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发表了精彩演讲。他表示,到今年3月底,宁波市疾控中心已建成中国首个慢性病直报系统智能平台。李辉主任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一是宁波市慢性病直报的总体情况,二是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三是直报系统的创新和优势,四是未来应用的展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医疗和移动医疗将成为未来帮助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趋势。
关联读数:
[中国国际数据中心圈禁止原创未经授权的复制]
心灵鸡汤:
标题: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隆重召开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x/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