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5字,读完约3分钟
成都海关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出口403.5万台笔记本电脑,价值17.3亿美元;同期,国内销售便携式电脑33.2万台,价值1.3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436.7万台,价值18.6亿美元。这意味着成都已经成为继江苏、上海和广东之后的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 随着鸿福金公司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康柏、威斯顿等it企业的相继投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2003年以来,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纷纷入驻,推动了成都乃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到201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俱乐部”。2003年8月,英特尔公司在四川完成了芯片封装项目。英特尔的西游被视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真正转折点。 以前,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等行业,成都虽然拥有R&D基地和人才优势,但由于缺乏重大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英特尔的“/きだよよ 0/down”对西部地区的芯片产业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效应。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和解很快产生了“蝴蝶效应”,吸引了国内外芯片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在成都建厂。 跟随英特尔的脚步,众多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巨头齐聚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005年5月,成都市正式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的“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自此,成都成为承接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新高地。 随着富士康、戴尔等电子巨头的西进,成都迅速积累了1.3亿台笔记本电脑的产能,同时也使以下大小配套企业面临“搬迁”的考验。 对于支持企业本身,是否要在工业环境、市场容量和新建工厂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支持康柏和威斯顿的成都尚达集团筹备办公室主任张成平承认:“如果只有一个客户在中国西南地区建厂,我们肯定不愿意跟进,因为市场风险很高,万一有一天客户搬到另一个地方呢?” 但是这种担心现在显然不是问题。根据四川省的计划,到2013年,四川生产的各种计算机的产能预计将达到8000万至1.3亿台。 进入万亿俱乐部 截至今年6月底,四川已有116家电子信息支持企业签约,同时各地有近200家储备目标企业在积极跟踪推广。 这一波国际巨头的西进浪潮也为成都和四川的地方电子信息企业带来了“自我改造”的机会。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巨头的进入,促进了成都本土配套企业的升级。 四川省副省长黄晓祥此前透露,到2015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目前,只有江苏和广东是万亿俱乐部的成员。 目前,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以成都经济圈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包括东芝、伟创力甚至黑莓在内的知名it企业已被列为成都的下一个目标。 随着成都物流环境的极大改善,区位不再是制约国内外巨头落户成都的决定性因素。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中国第五大城市机场,已初步形成辐射欧美、澳大利亚和亚洲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
标题:四川挺进电子业“万亿俱乐部”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