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任沁琴、张天翼、田悦)最近发生的“北京某大学地质系一名女研究生教授潜规则”事件,在三天内经历了“迅速膨胀”和“流产”,为中国微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网络世界中受损的社会信任链急需修复。

16日下午,一位名叫“巴黎诱惑花园”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2009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地质系的被导师叶教授要求用自己的论文来把握潜规则;后来,上传了“叶教授潜规则”的视频,微博名为“追梦者的关注”。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受害者以“贪婪毒害人类灵魂”为名,发了一个博客承认这是他和其他几个人策划的,并向中国地质大学和网民道歉。

事件背后的动机与网络营销利益链的诱惑有关。“贪婪毒害人类灵魂”在微博上显示了其背后的动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更多的粉丝可以增加我的收入”,因为“有些粉丝数十万的人每次转微博都能赚到几百。”

专家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微博营销正在蓬勃发展,一条无形的利益链正在网络世界中形成。基于微博的高效快速传播,高度关注的微博在互联网及其相关手机wap平台上发布后,可以到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名人效应可以使事件的传播呈几何级数扩大。

据了解,拥有100万粉丝的名人微博价格为700元,直发价格为1000元;普通微博通常发一条20元的帖子,外加营销费用,营销公司向客户收取每条帖子200到300元不等的费用。与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出版主体不需要复杂的行政审批,可以实现准确的传递,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微博营销公司,向企业微博销售粉丝,企业将粉丝数量作为与广告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一些著名的博客可以通过为公司转发微博来赚钱。

在这起“潜规则”事件中,微博上提到的景点“月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实现了自我营销,受害者的微博粉丝数量也借助话题翻了一番。

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认为,微博营销实际上是通过买卖微博粉丝来买卖受众注意力,注意力资源货币化是一种现象,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过程。

微博的流行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蓬勃风格。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普及率为36.2%。中国微博用户超过2亿。

微博不仅成为公众了解新闻的新闻来源,也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现实。然而,网络无缝连接的互动性也使其像“骡马会议”,成为传播隐私和滋生谣言的平台。最近,微博——一个本应基于“真相”的自觉网络平台——被恶意炒作。

从《复活》到《冯姐》,从《郭美美事件》到《达达教授潜规则事件》……公众的耐心和脆弱的神经一再受到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也一再受到挑战。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新华社,网络炒作和营销现象表面上是人与网络技术的危机,但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危机,是人际信任链断裂的表现和结果。微博等网络平台的营销方式开始遭遇信任危机。

业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新浪相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表示,“潜规则”事件发生后,新浪非常重视,正在研究相关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日前在第二届数字媒体峰会上公开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新浪正在努力研究并在微博上建立一个信用体系,类似于淘宝网上买卖双方的信用信息。

“潜规则”事件的迅速“流产”证明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微博营销方式遭到了唾弃和厌恶。

张颐武表示,要建立健康的中国微博营销模式,微博群体不仅要满足技术硬件要求,还要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有足够的判断力,还要要求参与者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共同修复受损断裂的信任链。

标题:中国微博遭遇信任瓶颈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