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2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g3是3g,那么国美就是美国”,“新翼一代,革命老区”,“亲爱的!地球。2g仍在攀升!”.....随着新生陆续到校报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校园争夺战也变得异常激烈。在校园里,像“欢迎新年”这样的口号随处可见。
8月27日,南京某高校的大量学生发现,原来宿舍里的固话宽带突然无法接入互联网。之后,学校回应并解释说,光缆的切断是学校安排的校园网的正常切断。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断开连接的真正原因是学校更换了电信运营商。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这样一个切断光缆的恶性事件终于上演了。9月3日,一名网民在微博上爆料称,在贵州安顺,一家电信运营商组织车辆接送新生。然而,当车辆到达校园时,一个不可思议的场景出现了。负责接送学生的接线员要求被接送的学生在同意处理他们的事务后才能下车。最近,媒体上爆发了血腥的新闻:两个电信运营商在某个地方激烈争夺校园业务,造成人员受伤。
校园市场一直是三大运营商的战场。虽然校园业务不是运营商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但随着3g时代的到来,在校学生已经成为使用3g业务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尽管校园营销赚不了多少钱,有时甚至赔钱赚钱,但运营商心里清楚,谁抓住了学生的潜力,谁就能掌握未来的优质客户资源。因此,每一个学校季节,所有的经营者都会展示他们的神奇力量,并提供杀手一个接一个。今年,3g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明星”,除此之外,还延续了前几年的一系列优惠活动,如收费发送终端、收费发送话费等。为了迎合“90后”学生的消费特点,各大运营商不遗余力地为这些人打造专属品牌。8月,中国联通的“沃派”(600050)和中国电信的“天一特”正式上线。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与拥有大量用户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竞争。
为了争夺客户,运营商除了正规的手段外,还有自己的招数。诸如在录取通知书中携带电话卡和与学校签订独家协议等不公平竞争行为早已司空见惯。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竞争,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年6月发布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商校园电信业务市场运营行为的意见》,要求运营商在进行校园营销时不得与学校签订独家协议,不得诋毁竞争对手,不得进行与竞争对手的通信网络和电信终端设备相比较的宣传或任何影响竞争对手正常业务运营的宣传。
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棒”高高挂在市场上,用户的利益是有要求的,但仍有本地运营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毫不犹豫地相互见面。
众所周知,学生人数众多,但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不太可能承担过于昂贵的通信费用。运营商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价格大惊小怪。据了解,校园市场上大多数运营商的竞争形式仍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如低费率、赠送终端、赠送电话费、现场路演和现场抽奖等。虽然众所周知,价格购物很容易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但运营商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没有人愿意放弃校园的“热点”。
近年来,因争夺校园市场而引发的恶性竞争事件数量逐年增加。在行业竞争中,学生往往处于被营销的尴尬境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弱者和受害者。为了占领市场,经营者剥夺了学生独立选择的权利。一些专家表示,校园市场恶性竞争的根源在于电信运营商自律意识薄弱,缺乏相关法律和政府监管。如何培养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而不是单纯依靠垄断优势和强制手段,是运营商应该考虑的命题。
推荐原因:
9月初,一年一度的电信运营商校园争夺战如期举行。与过去那种张贴广告、邀请明星的欢快景象不同,今年的战争特别激烈,切断了光缆,迫使企业倒闭,甚至伤害了人们。根据一般逻辑,行业竞争越激烈,透明度越高。商家的火应该带来的是真正的钱和消费者的利益。然而,在这场明争暗斗中,消费者一再被牵着鼻子走,原本应该被法令禁止的相关规定在一些地方变成了空的一张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满意。正如运营商的宣传口号所说,如果消费者真的是“我的地方,我是主人”,用户自然会不请自来。
标题:电信高校争夺战 我的地盘谁做主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