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3字,读完约7分钟

高士奇( 1645-1703 ),号为江村,清代初期着名收藏家,康熙10年遇见康熙皇帝,其后18年为内臣,炙手可热。 康熙27年,高士奇被弹劾,回乡5年后,再次被召回大内,又过了3年,高士奇再次辞职。 康熙下江南,高士奇多次来接。 康熙41年任命高士奇为礼部侍郎,高士奇没有赴任。 康熙43年,高士奇去世,康熙父母写了悼词。 高士奇虽然不是出生在两个排行榜上,但深受信赖,康熙和他后来竟有个人友谊,罗振玉曾说过“这千古奇遇”。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高士奇首先是康熙初年的政治参谋,这几个很少被提及。 高士奇晚年第三次进入大内,康熙带着高士奇在春苑旅行,问他。 还记得这个地方吗? 高士奇答:“还记忆犹新”。 不参与康熙初年的政治,就无法回答这样的话。 弹劾高士奇的人说他贪污,康熙说他“忠孝节义”,这两种评价太大了。 其理由是,康熙看到的是高士奇参与政治事件的大节,弹劾高士奇的人,是他受贿的一面。 从《江村书画目》中记载的古代书画很贵来看,高士奇一定是另造了金。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高士奇与康熙和诗文有交往关系。 康熙41年当众说:“得士奇,始知学问的门径。” 学者得古人诗文,窥知其时代,以为心有不同,不出几天,我也能做它。 士无战阵之功,朕待之厚,因其褚益朕之学问者大也”。 这说明高士奇有灵活的头脑。 他引诱不入门的康熙说诗词,这是很了不起的事件。 相比之下,干隆的诗词一团糟,会被后人嘲笑。 康熙给高士奇写诗,也许并不担心他,但也应该有“看到我最近写诗有进步”的意思。 这个特长,除了康熙向高士奇展示之外,在其他地方谁也说不准。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高士奇和康熙皇帝相处了很久,知道康熙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私心应该把康熙皇帝当成普通朋友,打个小算盘。 这个意思通过“江村书画目”渗透出来。 《江村书画目》是康熙44年编纂的高士奇的个人书画本,记载了购买价格和真实的赝品的评价。 从时间上看,这是高士奇死后由他的家人编纂的,但根据高士奇的手迹,一定是因为口气和他书画的小心思、小算盘,没能创作出来。 全书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进”,发给皇帝的,一共51件书画。 其中有31件假货。 只有4件记载有真迹,其余未得到证明。 写书的时候书画应该已经送到皇宫了。 这个班的书画不仅假货多,而且价格便宜。 最高的是20双银子,和他的“永藏”级书画,动不动就是几百双银子,完全不是一个价格水平。 20世纪初,罗振玉发现了这个账本,在题跋中愤愤不平,痛骂高士奇,认为高士奇这样做完全可以杀人。 好东西自己留下,假货都给皇帝,而且那个皇帝给他特殊的君臣关系——被罗振玉称为“千古奇遇”的皇帝,高士奇觉得真大胆——在这里可以看到他参与政治的勇气,绝不是普通的文学侍臣,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从高士奇对康熙的了解来看,他这样做,体现了爱书画的人的小心思、小算盘。 那皇帝反正也不擅长,给他真迹给他假货,其实一样,让他慢慢向假货学习吧!

今天,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古代书画的一些人,处境与康熙相似。 也就是说,内行其实不擅长他,好东西也舍不得他,给了他假货。 《江村书画目》中的每一幅赝品,其实都是高士奇自己学习鉴定的阶梯和典范。

康熙欣赏书画的眼光确实通常说他的高士奇书法很好,但自从看了董其昌《金沙帖》之后高士奇很多地方都很蛮横,其书法根本谈不上好。 康熙那样的眼睛和品位,给他古今的真迹,其实也没用。 高士奇和康熙来谈书画,一定会皱眉多次谈董其昌,康熙这个高士奇的文化迷盲从,一辈子宣传董其昌,按照康熙的眼光,他无法评价董其昌水平。 由此可见,高士奇的真正价值是康熙皇帝和汉文化的桥梁,从这一点上可以理解高士奇在康熙朝的特殊地位。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二、高士奇的滑铁卢

任何鉴定家都会犯错,通过考察这些具体的失误点,可以探知鉴定家知识结构的缺陷。 高士奇是清代初期最重要的收藏家,他在那个时代的古代书画鉴定行业,就像军事上的拿破仑,打不赢仗,而且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例子,总结出了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但高士奇也有他的滑铁卢。 他的滑铁卢源于他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他的滑铁卢是什么? 有两部重要的作品。 他鉴定失败了。 而且都是顶级作品。 一幅是现在南京大学收藏的五代王齐翰《勘书图》,这部作品现在学术界公认为真品,但在《江村书画目》中,这幅画的购买价格只有八两白银,高士奇记载了这幅画放在上帝之类的,与其他书画 这是一幅极为罕见的五代绘画,其第一个特点是屏风山水画面要素之间,一点点政治,一点点对立,这是北宋宣和画院之后的唯美画面,不是绘画的构思。 五代真迹如赵干《江行初雪图》、黄居采《山棘雀图》,画面元素各为政治,彼此略有冲突,但在高士奇理解的绘画史上,没有这样的不和谐成分,他美的事物完全和谐、美丽,发展迅速。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与这个错误相似的是现藏北京故宫(微博)的唐代柳公权“兰亭诗”,该作品在“江村书画目”中放置了“永藏”类,但说“可以割爱”,表明高士奇在鉴定上的摇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柳公权《兰亭诗》中有今天我们思考的“俗笔”。 它笔头起伏太大,也有故意的战笔现象。 这是宋以后的书法不允许的详细情况,但在唐代书法没有那么忌讳。 不仅有柳公权,还有《忠义堂法帖》的颜真卿书法,就有墨迹传世。 不知道其中是否有“忠义堂法帖”。 由于高士奇缺乏完整的历史新闻,他认为历史如此干净,但不相信历史中会出现不符合清朝观念的“俗笔”,所以他动摇了。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这种对书法史不清晰的思维,高江村不是第一次,早在他之前就有,而且他影响了清代的鉴定家,到了民国,吴湖帆也是高江村鉴定思想的忠实传人,这一思想集中在徐邦达那里而大成。 所以徐邦达写文案真心反对《兰亭诗》,认为它完全错误,上宣和印章一应俱全,董其昌大力赞扬这部作品,刻成《戏鸿堂法帖》,但徐邦达无法与他们的思想接轨, 20世纪的《兰亭诗》真倒霉,直到年的《兰亭大展》,《兰亭诗》才开始公开展览,柳公权的真迹开始绽放光华。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如果我们再次考察高江村的优秀鉴定,就更能理解他这两次重大失误的原因。 在《江村书画》中,有《洗脸手观花图》的书页,现在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这本书在清代初期,没有任何鉴定章和落款,但高江村一看,敢于收藏,同时写了三页题跋,展示了这才是古代最好的画。 这确实是南宋初期的书页,南宋时期,画家已经画面优美、和谐,是高江村熟悉的审美思潮,不是唐代、五代原始的带有真实气息的作品。 在他熟悉的审美行业里,高江村大胆相信他的眼睛,蛮横不依赖印章,他收藏,并且大胆保证长篇题名蛮横。 但是,五代绘画般原始的气息,让他缩手缩脚,犹豫再三。

“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古代绘画鉴定最核心的行业、经验、勇气、财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掌握着接近客观艺术史的模式,不是狭隘的自我审美模式,而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武器。 这就是高士奇滑铁卢给鉴定学家的最大启发。

标题:“高士奇的书画小算盘”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