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3字,读完约5分钟
张伯驹、袁克文、溥、张学良盖因其资历突出,又风流韵事,才华横溢,不受礼教约束,常被世人誉为“民国四公子”。 四公子秉性不同,造化有差异,但有共同的爱好:收藏。
张伯驹:人格豪爽,回馈人民
张伯驹出生于官宦世家,多才多艺,广交宾朋,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者、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他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书画名胜的收藏,但没有私心,留下重要文物尽己所能,不惜千金,卖家不改志,他说:“生离乱,少读书,三十天后书画成癖,看名迹巨制,也借钱
中国最古老的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老的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都是他的收藏品,他手中积攒的历代书画名迹更是多达118处,被誉为“天下第一藏” 其中《游春图卷》不仅把他从豪门巨富变成债台高筑,还被匪徒绑架,生命垂危,但张家不能出钱赎回人,只好卖掉收藏品。
张伯驹还说:“宁死魔窟,决不允许成为卖家收藏。”被绑架8个月来,面对随时撕票的危险,依然纹丝不动,其传奇境遇,成为长盛不衰的佳话。 张伯驹投下千金的收藏壮举向张家倾家荡产,但人格豪爽,淡泊明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其收藏纷纷捐赠国家,这样的境界是完美的。
袁克文:乘兴而藏兴尽让
袁文、袁世凯次子,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爱好诗词歌赋,收藏书画、古董等极为高兴,是名重当时的收藏大师。 袁文天生豪放,列举了所有诗词书画和鉴古诸事,古钱的研究一时可谓翘楚。
袁文很有魏晋学者的风范,每次南下游玩,宝马的轻裘都是必然的,但是,必须卖掉所有欢乐的文物、典型的财物,不惜一切代价去弄,特别是看宋元的刻本,想方设法去买。 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书,最有价值的有29种,116册,本署的《癣宋藏书》,有拥有书城,凌驾于黄灿烈的《百宋一庠》之意,广为流传。 他特别迷恋收藏的宋刻纸箱书《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设《八经室》专门贮藏。
袁克文挥金如土,“乘兴而来,乘兴而归”的儿子派头,永不坠入爱河。 除非特别着迷,兴趣结束后转让。 另外,由于受到大哥袁克定的嫉妒,在所藏诸书中挂着“二皇子”自嘲。 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荡,妻妾成群,惹父亲生气,逃到上海,加青帮,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招徒弟。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配的家产即将被挥霍一空空,中年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卖掉收藏过日子,死后连筹办葬礼的钱都由蓝助门徒筹集。 袁克文传说的一生命根子很多,却因收藏而闪耀。
溥顿:信手浪费爱之必取
与溥仪同族,最后的皇亲贵胄。 从小在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诗文、钻琴棋本画、勤于治印、热爱戏剧艺术。 他对昆、京艺术是生、旦、净、末、丑兼工,不通晓戏剧音乐,如笛子、二胡、弦、琵琶等,被世人尊称为“顿五爷”。
清末民初,每逢春秋佳节,溥顿带朋友到北京西山大觉寺,溥顿演奏《高山流水》,将人们推向绝尘脱俗的境界。 溥顿不仅精通辞章音律,也精通古典文学和文化财产的鉴赏,特别是金石和碑文可以说是大家。
溥彤是清末贵胄的皇孙,家中自然丰富,收藏有北魏《马鸣寺碑》、《龙门二十品》、《孔子庙碑》、《成武本庙碑》等。 “信手浪费,爱之必取”是溥顿的收藏态度,有一次,溥顿坐在言菊朋的院子里的树上,觉得姿势很有画的意思,想移植到自己家,和言菊朋商量了一下。 言菊朋说:“我不打算卖树。 如果你很喜欢这棵树,我给你,你怎么搬家? 如果不能搬到你家去种,那不是没用吗? ”。
为此,溥顿请来了护国寺悦容花厂的工匠,在语菊朋家养护了这棵树五年,搬运时拆除了语菊朋家和自家院子的墙壁,移植成功。 但是,最后一代皇孙忍受不了这样的辛苦,民国后溥顿生活穷困,不得不卖掉收藏品,然后实际上靠贷款生活。 溥顿虽未因收藏而留名,但其“随性而取”的藏家风范令人羡慕。
张学良:无心插柳藏人很高
张学良叱咤风云的少帅在“西安事变”中成为千古功臣,他的收藏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将军的收藏多是在年轻时购买的。 当时,民国四大公子因收藏而闻名,少帅年轻气盛,藏意浓厚,涉及古籍、文玩、书画等行业,收藏之丰富程度可与张伯驹媲美。
将军的藏室名为“定远斋”,因为其藏品中多有“定远斋”、“定远斋主人”、“毅庵”、“汉卿”等藏印。 此后,大半生的幽闭生活没有磨灭张学良心对藏品的热情。 马未都说: 20世纪80年代末,将军将大部分收藏拿去拍卖,所得款项捐给社会。 当时的拍卖现场非常热烈,其中有摄影作品,被拍了160多万元,博得了掌声。 那时,他站起来,说:“钱我来付,东西也捐。 我再拍一次。”
张学良将军晚年在夏威夷定居后,进行了最后的藏品、赠送或拍卖,清代郑板桥、石涛、任伯年等名家的真迹全部亮相,拍卖创新高,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盛事。 张大千父母赠送的张学良的画《湖山轻舟》、《秋声图》和《水竹幽居》也很贵,专家认为,物以人贵,将军收藏的文物,以其知名度百倍的价格,展现着将军人格的魅力。
资料来源:东方收藏
标题:“揭秘民国四公子的收藏故事”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