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34字,读完约22分钟
我想把九原变成狗,所以三家的门下来了转轮。
齐白石这位论者耳熟能详的诗,让我们来读一下他对徐渭、八大、吴昌硕的仰慕之情。 齐白石的艺术受益于三人,但研究者关注的是齐白石对八大、吴昌硕的师法,现在可以找到齐白石学习八大、吴昌硕的实例,但只有齐白石没有讨论徐魏的师法。 齐白石是个大写意花鸟画高手,但他的写意画似乎离徐魏很远。 甚至他的“衰年变法”看了黄慎的画,似乎很感动。
佗昨天在黄镜人那里看了黄痹瓢绘本,知道佗画还长得像。 没有超乎寻常的情趣,决策今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想骂它,不要听之任之。 人渴望名声,余不喜也。
(明)许魏墨葡萄图(局部)纸本墨笔长116.4厘米宽6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齐白石到底看过徐渭的画吗? 他是怎么认识徐渭的画的呢?
前几天,笔者在南京博物院参观了“青藤白阳——陈淳、许魏书画艺术特展”,刚取得进展就被许魏的“杂花图卷”折服。 这卷高30厘米、长1053.5厘米的画是南京博物院18件镇馆之宝中唯一的书画作品,是徐魏用狂草作画的大写意典范之作。 在十米长卷上,画家以淋漓的焦墨、泼墨、积墨、破墨等多种技法,依次摆放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13种花卉蔬果 钢笔奔放,墨水舒展,令人窒息,高潮迭起,仿佛用画笔奏出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体现了画家卓绝的艺术天才和激烈疯狂的感情。 难怪谢稚柳看到了“天下第一徐青藤”的美称。
这幅画与徐渭的其他手卷作品不同,一花配诗,卷末用狂草做了一个题记:“天池山人徐渭戏涂”銰《徐渭之印》(白文方印)。 徐渭项题的左边有十几张印鉴,其中有一方《齐白石观》的朱文方印,卷头有陈师曾题印。 “青藤真笔”。 师曾题 》卷后还有长跋和几十张鉴藏印,其中有齐白石的挚友樊山写的长跋两段。 齐白石也看了这卷做了自己的鉴赏印吗?
卷后的第一个题跋来自清代学者翁方纲。
坟鬼语的嫡女哭了,帅神光摩碧虚。
突然播撒梧桐和菊花,播撒葡萄香蕉叶玫瑰的芙蓉。
只有一尺木百尺,哪里有这座青林庐?
磊光千丈,夜半被酒悲叹。
淋病无处发泄,根茎不知谁有权力。
太湖石还没写完,苍茫的回向线描绘了第一个。
江楼高歌风雨,东家蝴蝶飞过章鱼。
田水月也从比喻的话里说,千峰梅花走了一对驴。
空山开始独立醒悟,世上没有不是草书的。
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己亥,除夕前两天,翁方纲。
齐白石寄园日记第13页长21厘米宽12.5厘米1909年北京画院藏
翁方纲( 1733—1818 )是清代的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字是正三,一字是忠叙,号是覃溪,晚期号是苏斋。 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干隆17年( 1752年)进士,授予编辑。 在广东、江西、山东3省学习政治,直至内阁学士学位。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辞章之学,书法与并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关于诗创《筋理说》,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着录》等。 赵中的《已亥》1779年,时翁方纲46岁,用酋长的诗表达了观影的感动。 最后指出,这幅画之所以如此快活,是因为徐渭把草书画了进去。 “世上没有什么是草书”。 为了配合画面随意的放纵,翁氏平时可能使用罕见的行草书,但与他习惯的书法风格略有不同。 翁氏还在卷后的鉌上留有许多印章,如《苏米斋》、《主考两江》、《文渊阁校理印》、《覃溪》、《正三》等。
第二段题跋来自李季云,除了和翁方纲的诗外,还记述了自己获得这一卷的经过。
……(诗略)
被道光乙巳卷进汉阳陈寿卿庶常所得,见多识广,言语不能出口者已久。 余旧藏有麓台少农《南山积翠》卷,方寿卿之见也不多。 盖子是一支狂草似的钢笔,奇中寓正。 少农卷像古篆书,在中间很少见。 皆稀世之珍,疑神之作。 寿卿下令佗和苏斋韵尾随问题,意味深长,不忍释放各自,阿姨违背了交质的说法。 所以徐卷归诸余,王卷归诸寿卿。 失去宝藏,我什么都不知道。 古人知道吗,或者欣赏这份真诚寻求笃好的苦衷,拿出那个奇迹给人类,能得到两个人无私的遗憾吗? 只有希望。
(明)徐渭杂花图卷(局部)纸本墨笔长30厘米宽105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李季云即李恩庆(? —1864年还在),一作寄云,直隶遵化(今河北遵化)人,隶汉军正白旗。 道光十三年( 1833 )进士,官两淮盐运使。 精鉴别、富藏、编辑有《爱吾庐书画记》,是咸丰同治时期的大收藏家,当时与李西园、李佐贤齐名为“三李”,为“三李”之首,李佐贤在《书画鉴影》和《石泉书屋尺墙》中多次被李泉。 除诗和长跋外,李季云还有《李季子》、《北平李氏珍藏图书》、《爱吾庐》、《季云鉴赏》、《庆》、《廉吏之子》、《仲廉审定》等多处收藏印。
这跋中的“陈寿卿庶常”是陈介祺( 1813—1884 )、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晚期海滨病史、齐东陶父。 山东汉县(今山东潍坊)人。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进士,编修于官舍翰林院。 他喜欢收藏文化财产。 着有《竴斋传古别录》《竴斋藏古目》《竴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竴斋藏镜全目钞本》《竴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竴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
陈重元在《琉璃厂文物地图》中记载,1845年(李季云跋中的《道光乙巳》),陈寿卿用三百两银子从琉璃厂的博古斋购买了《杂花图卷》。 何绍基在同年正月六日的日记中记载着“寿卿出示徐天池画卷,有覃溪题诗,剧佳”。 正是这个卷。 李季云见爱不释手,陈寿卿也很仰慕李季云收藏的王麓台(原指示)《南山积翠》,所以两人于第二年交换了珍藏。
翁纲题诗之前有一个标题“诗梦斋珍藏,己亥正月题为含园”。 《诗梦斋》是清叶赫那拉氏瑞麟三子叶鹤伏的斋号,婶婶慈禧太后。 叶鹤伏初名叫佛尼音布,字为荷汀,又为师孟。 叶鹤伏除题签外,还拥有《叶赫那拉氏》、《诗梦斋秘藏印》、《荷汀审定》、《诗梦斋秘藏书画印》、《荷汀审定》、《佛尼音布》、《含园》等多部收藏印。 “己亥”是1899年,叶鹤伏收藏这幅画可能比这一年早。 因为李季云蛮横后的一段写道:“光绪辛卯夏五津门布衣黄益如拜观在诗梦斋窗下。” 钤“蓓谦”白文印。 “光绪辛卯”是1891年,这时候被证明是叶鹤伏收藏的。 黄益如( 1850—1928 )名著谦、号墨岑,别署闻竹居士,晚年黄粕、浙江绍兴人、天津、工汉隶,随便花卉竹兰。 喜博古,名有时,诗也唱得好,性傲慢。
郭人漳荔绢本着色长20厘米宽28.5厘米北京画院藏
画上还有其他几个印章。 例如《通州李韵湖藏》、《通州李均湖审定真迹》、《鸥钵罗室珍秘》等。 这些印章是清末收藏家李玉棻。 李玉棻,字真木,一作贞蕤,也叫均湖、韵湖、珐琅、蕴壶,自称虹月伝师。 脸所居又叫“传鉴堂”,又叫“退馆”“瓯钵罗室”。 北通州(今北京通州区)的人,编辑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试》,从同治4年( 1865年)开始,到光绪23年( 1897年)为止写书。 查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试》也没有叫徐魏的卷。 李玉棻出生于1842—1843年,死于1904—1906年。 他可能是叶鹤伏以前的收藏者。
有李修易“小蓬莱阁”的印记,李修易出生于1811年,约死于1811年至1811年之间。 我不知道这个记号会在什么时候。 印象中“觉罗廷雍借读过”的属于爱新觉罗廷雍( 1853—1900 ),是字绍民、邵民、号画巢、别号溪山野客、满洲正红旗人。 山东巡抚崇恩次子代理直隶总督,在扶植支持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斩首,成为庚子事变中被八国联军杀害的排名最高的中国官员。 汀龙工书画得很好,这个印记或者他从叶鹤伏看这幅画时借了钚。
卷尾画心的“池春草”印可能属于周星(生卒不详)、字涑人、外行、祥符籍山阴人。 道光癸卯( 1843岁)举人出任安徽、县、无为知州,着有《传忠堂学古文》。 周星兄弟周星誉、周星诵都有着作流传至今。
“特健药斋”印可能属于唐咏裳(? —1914年以后),字健伯,字媚铁,号公,室名疏花深梦草堂,特健药斋,浙江杭州人。 善书,工篆刻。 有《周礼地官冬官征》等,统称为《特健药斋外篇》。
另外,《长白李败青氏珍藏书画印》《蔚蓝色鉴赏》《长白李珍藏图书》《浙江龄之印》《江邨》《江邨清玩》《静安审定》《永年》《曾经沧海》等印记尚未找到印主。 因为,这幅画在清末民初有可能交到很多人手中。
1917年中秋节前七天,齐白石的好朋友樊山为郭宝生画了这幅画。 陈师曾题卡也大致在这里。 樊山先作翁方纲之韵和长歌两首:
宝生属问题徐天池水墨写真生长卷用翁覃溪先生元韵
青藤振笔钢笔、八怪捡都是多余的。 墨所未着意足,刨花纸高五无空虚。 军门长揖归老屋、稽山当户青芙蕖。 朝心折白鹿表,至此才不入承明庐。 奇形怪状是花果,神灵进入手臂呼吸。 墨池的老蜀头长着角。 白阳柔翰是舆。 日元涂叶子不破,模仿还为时过早。 用篆刻法做藤蔓,用钩法写菅蛸。 就像北海的书法家死了一样,学公画的不是驴。 老师的笔是怎么得来的,笔是陈留飞白书。
第二
开卷时张大了嘴,珊瑚阁藏了一载多。 (陈寿卿说道光乙巳得到这卷,李季云看到它,从云眼里恐怖得说不出话来。 明年下午,李隋在王麓台“南山积翠图”与陈交易,寿翁遂失算。 珊瑚阁,寿翁的住处。 维县失马换妾,叶公好龙名也虚。 覃溪的题画得很美,就像陆地上生长着金蔵一样。 发挥山阴难得的逸气,才能有真知选择庐。 画博士说经体、稿佗集外堪长歔(洪北江评观溪诗云:如博士说经,苦闷无心得。 这首诗有气质而奇,全集有余之)。 书法也如春草帖,青藤启发随之改变。 郭侯好事好好欣赏,心游太古师是什么章鱼? 收敛胸中的老战士甲,在湖上横跨汉王驴。 你和我同是未来的儿子,谁沉了冥诗画的书? 彬生仁弟雅属。 丁巳中秋前七日天琴居士樊增祥问题。
这是其第一次以下的“李氏诗跋徒为尔,污垢如污刘舆”的两句。
(清)郭人漳梅纸本墨笔长18.5厘米宽52厘米1919年北京画院藏
诗结束后,樊山觉得受限于翁方纲原韵,无法终结本许画的精彩,玩两天,作诗,画画:
诗为韵所限,徐画精彩无穷,玩两天,再给这一篇。
水墨不易染成碧朱,没有这幅笔就没有这幅图。 墨去浓淡具备五色,墨法与水法同在。 如云游天烟篆炉,用水洇墨晕纸。 天池笔有化学工业,千花万叶互相帮助。 牡丹水仙分两班,石榴分梅磔胡子。 葡萄芭蕉叶美,钩筋系铁丝粗。 双桐居主位,两干圆直径5寸多。 …气势十丈龙门如。 始知文和墨竹一样,寒冷不是一点万尺之言。 老师是天才敌人王霸,仇唐文沈流派特别。 四声写下了我的怨恨,七品奴役了狗。 (郑板桥有两个印。 一曰“七品官耳”,一曰“徐青藤门下走狗”。 )清湘道经济识初祖,八大朱棖缓期野狐。 郭将军千金易,彩虹空气笼罩着长康厨。 (君家锦千轴)秋台看画看得心醉,像喝女酒一样百瓶醋连连。 君家锦千轴,这个卷轴是骏龙珠。 贺得宝歌一首,声价十倍宏农姝。
姚生了个弟弟。
初九祥又写了书。 年有七十余岁。
樊山提到的“宝生”“郭将军”“瑶生”,是齐白石的同乡兼朋友郭人漳生,父亲很可能是清末名将郭松林。 在郭漳以世荫得道员,历任山西道台、江西两广巡防营指挥,中华民国成立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1922年死于北京。 郭人灖虽然是武将,但是雅好书画,收藏丰富。 正如樊山文所说的“君家锦千轴”,锦是贴在书和书画卷首的绫。 他用“千金”很容易得到这幅画,而且是上千收藏中的“骆龙珠”。
郭漳也是王湘绮的弟子,1897年和齐白石在湘潭认识。 1902年,郭人漳州信使齐白石决心去西安,开启了他的“五出五归”。 在信中,郭人肖说:
无论是写诗、画画还是刻印,都必须在游历中寻求环境。 画画需要特别多的游历、实地注意,才能得到其中的真正意义。 古人云,在江山的帮助下,也就是这个意思。 画画,你知道模仿前人的名作吗,图画书上的画之类的东西,已经落下来骑在上面了。 只要是耳食,随便装饰的情况下,隔着鞋就会发痒,没什么好看的。 必须经常远走他乡,眼界开阔,心境也有所增长,转为颖敏的天实、深厚的学力,其所产,守天涯涘,守家乡胜于股,故自封者,诚不能算在路上。 关中夙号天险、山川雄奇、收之笔底、定多杰作。 哥哥弯腰,虽然对旅途的送信感到害怕,但为了让绘画的环境受益,西安之行不能少,还是早点下令开车,不要犹豫!
(明)徐渭杂花图卷(局部)纸本墨笔长30厘米宽105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04年,齐、郭两人又随行王湘绮游江西。 1905年,齐白石受好友汪颴年邀请访问桂林,1906年春节后计划回家,听说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从军广东,齐白石为了追赶两人到了广州,但他们跟着郭人漳州去了钦州,白石齐奔钦州 北京画院收藏郭人漳送齐白石两幅绘画作品,《荔枝》画在丝绸上,写生做折枝荔枝,题为《修儒送香荔,戏送公一粲》。 弟灖”。 郭、齐两人在钦州同时做的。 《梅花》创作于1919年,“寄园道兄教画,如弟郭人漳州。 我4月不在首都”。 这幅画和齐白石早年学习的乡贤尹和伯写梅很相似,也是齐白石此时画梅的典型风格。 从两幅画来看,郭人展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风格接近齐白石,因此齐白石可以为此代笔。 不仅为郭漳远游的齐白石提供了生活来源,最重要的是郭家丰的收藏为齐白石提供了学习资源。 《白石老人自述》后来回忆说:“他收集的多幅名画,就像八大山人、徐青藤、金冬心等真迹一样,给我树立了一次榜样,也让我受益匪浅。”
1917年5月,齐白石为了躲避家乡兵匪之乱,第二次去北京,一开始住在郭人漳家,后来搬到法源寺,那年9月回湘潭。 樊山第一次在《杂花图卷》上写跋是在1917年的《中秋前七日》,此时齐白石正好在北京。 他可能是在郭人漳北京的家里看到这幅画,戴上了钚“齐白石观”的朱文印。 但是,这个印记与齐派篆刻的典型风格略有不同,还缺乏成熟期的快畅。
黄惇说:“书要印出来吗? 大胆地独自创作——《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一文将齐白石的篆刻风格分为四个阶段,其中:
第二阶段:约41、42岁至55岁左右,去丁、黄浙派法,模仿赵谦印风,借鉴,探索自己的印风。
第三阶段: 55岁至65岁左右,赴赵之谦刀法、篆法,取汉碑篆法,用单刀侧锋直冲法刻印,《印出书》,齐白石《天发神谥号》、刀法变,《祀三公山碑》、篆法变 因为朱、白文都形成了统一的个人风格。
齐白石观朱文方印
1917年是齐白石印风转折的关键一年。 黄惇列举了大量这一年的印章,“从齐白石55岁时刻的许多印章中可以看出,这一年的白文印多见于赵之谦藩垣,而白文“五石堂”一印和许多朱文印表现出取汉碑篆法、刀爽、追求新的一面的明显倾向。 这样的探索持续到58岁之后,齐白石自己的身影渐渐显露出来。 ”齐白石列举了1919年刻的“三百石印长者”(朱文),评价说:“从篆法到敲击的外框,再到笔道粗细、结字拙趣,断绝了赵谦的方法和情趣。”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徐渭《杂花图卷》中这位“齐白石观”朱文方印,就会发现融吴昌硕、黄牧甫是一炉,和1917年刻的“陈师收藏的金石拓本”、“陈腐”等朱文印确实有些相似,与北京画院有些相似。 这位先生的“齐白石观”看起来不成熟、清爽。 石头质量不好,可能刀法不好。 因为在浙江派只需要剪掉刀的按钮,看起来很拙茂,但从印文的设计中可以窥见齐白石篆刻的边缘。 齐白石一开始想把印章的鉌盖在翁方纲跋文上,后来可能是盖子在紧张中倒了,所以再次在画心边缘盖上了鉌盖,但这次印肉太饱满,好像在“齐”字上长出了小尖头,和盖子倒的一方方法不同。
齐白石齐粉丝观(两面印)朱文长2.5厘米宽2.6厘米高3.9厘米北京画院藏
徐渭《杂花图卷》之后的收藏过程不详,1954年,南京博物院从上海收藏家杨文萼处购买收藏,至今珍藏。
齐白石曾观(双面印)朱文长2.5厘米宽2.6厘米高3.9厘米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在《杂花图卷》上只留下了两个相同的印章,并无蛮横之嫌,他如何认识和评价徐渭的绘画? 我们可以从他的日记和诗稿中找到线索。
齐白石陈朽朱文方印长1.6厘米宽1.6厘米高4.6米1917年首都博物馆收藏
1903年,齐白石首次去北京写的《癸卯日记》中记载着在李瑞荫看到了徐渭的画。 “……筠丰神泥璞。 说书画都是远时庸俗。 约定明天。 有冬心先生和青藤老人画册。 ”。 “二十七日……黄昏要回筠广处。 又看青藤老人的中宽。 又见沈石田山水簿10有二纸。 全部都是假书。 ’第一次看的徐魏画集齐白石未作评论。 第二次看到徐渭中宽认为齐白石是假书,证明了他对徐渭的风格和真伪有自己的评价。 1919年的《自己未日记》中也有一节叫徐渭。
雄辩的味道和现在的视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布置在墙壁之间,远离数武观,并不相似。 所以东坡论画,形状并不相似。 也就是说,前朝的画家不到数百人,除了葫芦青藤大洗衣机之外,形状也很相似。 很遗憾,天的样子不是三公的情况,不能做老师。
齐白石认为工艺精湛的作品,近观相似,但远观不相似。 因此,不拘细节真相,宁可尊敬黄慎、徐魏、石涛的写实画,认为自己的天姿如氟。
1920年齐白石在《庚申日记》中写陈半丁题诗,写长跋,首次提到为徐魏、八大、石涛刷墨理纸。
写题目
青亭金还没到秋天,水是穿花的汝的自由。
掉下脚仔细一看,跳起来,发现鸡冠不像玉石一样。
青藤雪大洗衣机的画,横着涂竖着涂,雄辩心服,不恨生前三百年,或者要求为诸君刷墨理纸。 诸君不服气,不在门外饿着去,也是快事。 其余的来看看现在,现在的视昔,很遗憾我不能知道。
…。
《白石诗草》(庚午至壬申,1930—1931 )《天津美术馆来信征诗文,古今名人有感》进一步提出要做徐魏、八大、吴昌硕门下的狗。
轻轻靠着门,工匠天然战胜画师。
以前要是我想杀,谁画的武梁寺?
南北风高宗派分,干嘉诸老内廷尊。
楼工细推圣,九地如你所知,应该感恩。
迈古超时有另一肠,诗书胜过所有国王。
已故乱世三绝,无愧千古。
青藤雪远有胎,老罐衰之年有才。
我想把九原变成狗,所以三家的门下来了转轮。
(郑板桥有印文。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
齐白石在文案中不仅提到了自己对徐渭的尊敬,在绘画实践中也有不少受到徐渭的影响。 作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山鼻祖,徐渭对后世影响很大,从八大、石涛、扬州八怪到海派,几乎不容易找到没有受其影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齐白石既然看过徐魏的作品,受其影响在道理中,我们现在很难直接找到齐白石像徐魏的实例,但从一点点中,很难找到青藤大写意的影子。
齐白石紫藤纸本着色长106.5厘米宽34厘米1919年北京画院藏
北京画院收藏了齐白石1919年创作的《紫藤》,“画藤不像木本,只有青藤老人得到了它。 余三越过都门,喜画藤,未知的观察者有几论。 己秋八月白石老人并记。 ’画中用草书的方法写了盘虬如龙的藤蔓,用钢笔极速兴奋,获得了许魏大写意的神韵。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由风格相似、尺寸相似的3张册子页改造而成的立轴。 其中,1920年作为“情园”的“墨牡丹”,在巨款的散前线制作墨牡丹,随笔随意竖放,齐白石虽未确定为师法徐渭,但从画风来看显然受徐渭的影响。 同年为同一个人创作了“墨荷”,并以“青藤雪没有这幅画”为主题。 其实不是徐渭的破墨法,墨里含糊形成的墨渍痕迹也是徐渭的典型画法。 另外,打开《紫藤蟹》,左侧的紫藤也明显是用草书画的,和徐渭之的画极其相似。 这些画证明齐白石直接教了法。 但是,他通过《衰退年变法》发现,越来越多的师法吴昌硕确立了自己的“红花墨叶”个人风格,似乎远离了徐渭的风格。
1946年,面对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国立艺专的两封邀请函,李可染选择了北平。 因为这里有他尊敬的齐白石和黄宾虹。 他拿着自己的画拜访齐白石的时候,齐白石正在用躺椅培养精神,画送到了手边,他顺便接过来。 一开始还半躺着看,看了两张后,他不由得坐下来,继续看,齐白石的眼睛里射出了光,身体也站了起来,“这才是大写照吗? ”。 齐白石晚年有看画不认识人的习性,看完画后,把观察力转移到李可染身上,问道:“你是李可染吗? ”。 李可染急忙答应了。 齐老高兴地称赞说:“30年前看到了徐青藤的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了你年轻人的画。” 接着,齐白石意味深长地说:“但是,我看到你的画像是写草书的,想一辈子写草书,但至今仍在写正书……” 齐白石注意到,李可染早年的人物画正如徐悲鸿所说,“感兴所,不修饰或假装,或卧倒,为所有圣人,实在狂野。” 但是,他说自己一辈子都想写草书,不管是写正书,还是对李可染含蓄而一味的迁就,如果用草书画画,很容易陷入流丽柔媚的境地。 因此,李可染侍奉老师十年,切身感受到齐白石的艺术是“慢”字,这与徐渭狂的激烈画风背道而驰。 李可染多次提到:“我在齐白石老师家学习绘画十年,主要学习了他的创作态度和笔墨功夫。” “我师从齐白石师,最重要的心得是线不会变快。 好线必须完全主动,完全控制,一点一点控制,达到点成线的程度。 ”。
齐白石墨牡丹(局部)纸本墨笔长62厘米宽52厘米1920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徐渭引草书笔法入画,用笔激流,变化多端。 出身于齐白石木匠,使他的作画、写字、篆刻有木雕的味道,用线条表现,沉稳凝练,他的书法属于碑派体系,缺少帖子流丽的风,他不写草书,或与此有关,如吴昌硕的金石味。 这可能就是齐白石后来放弃徐渭狂纵横画风的根本原因。
齐白石说过“学我生如我死”,其实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不是这样,对于包括徐渭、八大、石涛、金农、吴昌硕等古今名家,他大胆吸收、博综签约,大胆摆脱,自成一格。
作者是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
标题:“齐白石与徐渭”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