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84字,读完约11分钟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微博)
修订: 2008年1月第1版
本书概要:神秘的古墓、传说中的财宝、绝命的咒语、充满智慧的盗掘墓和反盗掘墓一决胜负,一如至今深藏的秦陵地宫,谜团无数。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会薄葬? 成吉思汗陵寝为什么还没找到? 隆的棺材走着,自己护理自己的陵墓吗? 韩广川王刘之所以到处挖墓,只是为了厌倦的中毒图很有趣,南朝鲜陈叔陵挖墓喜欢玩死者的骨头。 再到大旱之年,愚昧的农家以为惹怒了上苍,就打破坟墓,留下死者的肢体,施行“打旱骨桩”的巫术。 这本书会剥茧,带你进入奇怪的盗墓文化……。
“如果想搞好工作,首先必须利用其器皿。 ”。 孔仲尼这个词对盗墓者说,也是如此。
说起掘墓工具,很多网民可能会想起“洛阳的铁锹”。 其实“洛阳铁锹”在洛阳、开封、西安一带的这些黄土地上只是采用了很多盗墓工具,而且发明时间晚,不是通用型盗墓利器。
成为盗墓工具的东西实在多,花样多。
锄头、凿子、铁铲、斧头、镐、镦锻机、镞、锥、镰、锹、刀、竹签、竹篮、木棒、粗麻绳……这些人类常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可能是盗墓者的犯罪工具。 问题是你怎么用。 就像屠夫宰猪,疱疮解牛一样,也要看你用不用。
襄王冢《穿凿三日乃开》
《广川王发冢》的故事在许多言奇作品中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被刘去盗掘,其中之一是魏襄王的。
“襄王冢,用铁灌溉它,贯通开放三天。 黄如雾,摸人鼻子都费劲,进不去。 以兵守之,以七日休息。 一到家,就没有扇子钥匙。 石阶方四尺,有石数,左右各三石人立侍,均为武冠带剑。 一进屋,石扇锁上,打开,看到棺材,黑光照耀着人,刀角无法进入。 把锯烧断,漆杂儿革是棺材,厚几寸,累计十多重,力少打不开,被拦住了。 ”。
这一段的记录只有一百多字,但曝光的盗墓新闻却相当丰富。 特别是防盗手段多样,一是用铁水灌溉坟墓,这种做法为后世帝王所用,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干陵,就是用铁水封锁通往地宫的入口。 二是用有毒气体和物质放置墓室,“黄气如雾,难以触及人的鼻子”(有关反盗掘方法,详见本书《反盗篇:机关重重的古代陵墓》)。 另外,埋葬制很独特,石头人代替人殉葬。 埋葬很高级,用犀牛皮包棺材。
除了这些新闻以外,更重要的信息是古人盗墓的方法和工具——“穿凿”、“刀割”、“锯切”。 由此可见,刘先生所走的部下至少采用了三种工具:铁凿、钢刀和锯子。
刘先生偷这样的坟墓不典型,他偷的坟墓地址位于那个土地上,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公开行为,所以不怕。 事实上,盗墓行为是最受社会道德谴责的现象之一,往往不能偷偷摸摸,不能砍,必须锯。 否则,就要偷东西,给当地人和子孙后代打折。
到底是谁偷了坟墓发明了“洛阳铁锹”?
什么专业的盗墓工具旨在加快盗墓速度,提高成功率? 而且,在中国墓葬史上,曾经流行过“无木无土”的秘葬制,加之数百年来风雨侵蚀,自然和人为的变化,使得许多古墓消失在地上的痕迹。 所以,除了像刘先生去的那样有特定的盗墓目标之外,通常还得由盗墓者自己寻找,评估坟墓的等级和陪葬品的多寡。
所谓“洛阳刀锋”的出现,就包含着这样的想法。
“洛阳铁锹”,顾名思义,是洛阳一带盗墓贼采用的铁锹。 事实上,现代盗墓贼(包括考古学家)采用的“洛阳刀片”的历史不长,但却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洛阳一带聚集了当时洛阳城郊马坡村村民李鸭,路边有人用瓦状短柄铁锹挖洞插架子杆,很好用,放下铁锹就可以挖深。 没想到李鸭在这把铲子被打捞上来后,会运出很多下面的土。
这个偶然的发现,震惊了李鸭。 李鸭为什么惊讶? 原本那个黑暗的地方一直是盗墓的营生,这把铲子一定会越来越方便他找墓,盗墓。 于是鸭子灵机一动,顺着葫芦画瓢,回家请附近的铁匠看情况打开,还是很好用的,大大提高了盗墓的效率和成功率。 这把铲子在这里被洛阳一带的盗墓贼采用了。
但是,“洛阳铲”到底是不是李鸭发明的,现在谁也不能直接说明,有可能是在讹传讹。 但是,无论发明者是谁,洛阳刀片的贡献都相当大,也被官方文物考古工作者采用。
实际上,洛阳刀片并不是秘密武器,而是盗墓者采用的,所以这一族是无法点亮的“地下业者”,因此备受神明。 其实是古代盗掘者常用的长条生铁、瓦形生铁、赫拉的变种,或者是“改良型”。 其身体狭窄,纵剖面半个月展开,刀片锋利,树根等一触即断。 普通刀片的长度为三十厘米,直径六厘米左右。
在大陆“人民公社”时期,这把铲子是农民常用的挖沟工具,采用范围非常广。 大陆六七十年开展农田整治运动时,许多地区进行了宣传。 在苏北,当时农民通常有这样的工具,叫小筒锹,挖狭窄的沟,节约力量节约时间,效率高。 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洛阳刀片的弧度更大。 笔者小时候住在苏北乡,大人干完农活回家后,拿着放在一旁的铲子和朋友一起学电影《地道战》,在菜园里“挖地道”。 因为接触面小,所以孩子力气小,但同样好使,所以不费力。
现在盗墓贼还对洛阳刀片做了一些改进,特别是在杆上。 以前是木制的,现在改成钢管,分成几部分,各自用瓶口和沟对接,像石油勘探时使用的钻头柄一样,想勘探更深的地方时,一节一节地连接在一起。 平时不需要拆成工具箱开放,携带方便,不被人发现。 长沙“藏工”成为盗墓贼洛阳铲的主要作用不是挖洞取土,而是用普通铁锹取土方便。
洛阳铲的首要功能是探测,在古代盗墓者探测坟墓的工具是铁锥。 铁锥比洛阳铲的实际作用要大,但是盗墓者必须有丰富的盗掘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明人王士性“广志綦江北四省”,“洛阳水土深,葬者达四五丈不如泉,黑有长十丈者。 虽然埋葬仍然可以用铁锥闻到,但是有金、银、铜、铁的气体。 ”。 王士性在文案中说得很清楚。 “铁锥进去闻”。 古人的墓挖得很深,通常挖到10米以上的地下水层。
皇帝胜政的秦陵被深深地埋葬了。 《史记始皇帝本纪》中记载,其洞“穿三泉,下铜,令人闻风丧胆”,有的学者推测深度在500米以上,最保守的也有深度50米的。 这样深的坟墓,用铁锥探测最方便,锥体带出泥道土的颜色和气味,盗墓者很快就能评估地下有无墓葬,什么朝代的墓葬、埋葬深度。 明确古墓的存在后,在周围打几个点,坟墓的大小、方向、深度等资料就会清楚。
洛阳附近的长沙一带,也是中国盗墓活动猖獗的地方。 洛阳盗墓贼因李鸭发明的“洛阳铁锹”而闻名,长沙因“土夫”(又称“土夫”)而闻名。 “土夫”是长沙地区职业盗掘者的特称,当代著名历史教授、考古专家商承祚考证“土夫”。 这些职业盗掘者的前身是到窑场取土的窑工。 长沙一带古墓众多,从春秋战国到现代,特别集中着战国时代的楚墓。
商承祚的研究表明,这些窑工取土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古董,卖给古董商也能出意外的小财产。 一次又一次,受金钱的诱惑,窑工们萌生了“盗墓之心”。 从最初的“窑工”变身为“盗墓贼”。
另一个“土夫”最初是靠卖黄泥为生的农民们。 其所售“糯泥”为黄泥中的上品,为唐宋土坑墓葬中的回填土。 走在坟墓旁边,并不是没有收获。 埋葬在墓内的财宝有时会被发现,卖给古玩商会比卖泥赚得多。 于是“土夫”们渐渐变得贪婪,索性以盗墓为生。
关于古墓的年代,长沙“土夫”很容易分辨出来:战国时期贵族的坟墓大多陪葬了大量青铜器,长时间的锈迹氧化,附近的土质发生变化。 这个痕迹、盗墓的隐语被称为“铜路”,根据“铜路”的一些变化,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青铜器埋藏的地方。
封土性质的不同也很容易分辨。 春秋时代的封土多为青色膏体泥。 唐、宋陵墓多为“糯米泥”。 明清墓在石灰较多的秦汉时期,由于迷信水银、珠砂、玉器的防腐作用,被采用墓葬,影响土质,发出特殊气味,有经验的盗墓贼很快为人所知。
绳子在坟墓中的特殊作用
“洛阳铲”是古墓,特别是秦汉时期和以前的古墓的利器,“土夫”是盗墓者的高人。 关中平原的很多古墓被挖掘在水位很高的黄色土地上,盗窃比较容易。 在上面打个长方形的孔就行了。 这种形式的盗洞是古代盗掘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挖掘方法,俗称“关中式盗洞”。
长方形开口符合盗墓的实际需要,在山洞两侧挖一排踏板,不需要像圆形洞一样以“狗的样子”攀登,很容易出入。 挖方技术含量高,通常是“深挖”的结果。 圆形的孔通常坟墓很浅,所以可以钻圆形的孔。 现代盗洞多为圆形,证明了现代盗墓贼与古代前辈相比是“徒孙”一代。
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盗洞,工具、绳索都是不可缺少的。
绳子和洛阳产的一样,也是盗墓者必备的工具。 通常用三根以上的大麻皮扎紧,结实耐用。 绳子的作用很多,一个是提土,一个是拴人,三个是方便搬运被盗的东西。 根据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盗贼类》《焦四盗墓致富》,焦在盗墓时就是这样采用绳索的。 “焦乃选有几位胆勇者,束手无策,坐在竹篮上,吊着长绳以下”
当然绳子也是杀人的工具
有时在外面负责看守和应对的人需要用绳子升降。 地上的人要是贪婪地割断绳子,下面的盗墓者就会殉教,再往上爬就不容易了。 盗墓贼被同伴杀害进入盗洞的现象,在考古学上很常见。
1961年发掘的武则天干隆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墓道内轮廓门侧有35度倾斜的洞穴,洞*中有只剩下骨架的死者,坐着,尸体为男性,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 当时考古学家拆开盗墓贼的骨灰,用绳子把他偷的财宝交给洞穴外的伙伴后,同伴恶心,为了独吞偷的财宝拔出绳子,把他关在洞里,推测他窒息而死。
唐代盗墓贼留下了斧头
盗穴有角、圆点,但开棺的盗穴一般是圆形。
现代考古学家挖掘古墓时,喜欢采用“大揭顶”的方法,就是从上到下完全挖掘坟墓。 这实际上是破坏性的考古,受到谴责。 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陵1号汉墓,就是这个方法。
“大揭顶”之后,六安王的内棺有圆形的大盗洞,突然出现了。 这个盗穴的形成应该是斧头,而不是“洛阳铁锹”之类的工具。
斧头也是以前流传下来的第一大坟墓之一,原始人发明石斧后,斧头没有偷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坟墓,“利斧不离身”。 《太平广记重生一》(卷375 )《李娥复活》条、《汉末,武陵妇女李露,60岁,病逝,埋在城外,已有半个月。 俄罗斯旁边有蔡仲,听说俄罗斯的财富,正在出墓讨钱。 用斧头砍棺材,俄罗斯突然在棺材里喊道。 “蔡仲护我的头。 “”惊讶地离开,为县吏接过来,抛弃了市里。 “蔡仲采用的启棺工具是斧头。
安徽六安汉墓有多次被盗遗迹,毁灭性的一次发生在唐代。 现代考古学家在墓葬中发现了斧头和碗,两种物品都被鉴定为来自唐代。 据此,考古学家认为,唐代盗墓者进入这座汉墓,进行了破坏性盗掘——斧头是古代盗墓者的常用工具。
汉代的埋葬推荐采用厚厚的木质棺材,“黄肠问题凑”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黄肠”是指堆在棺材外面的黄柏木枋,“题凑”是指木枋的头一样排在内侧。 对付木制埋葬具最好的方法是斧头,但安徽六安汉墓里出现唐代盗墓贼留下的斧头并不意外。
标题:“盗墓史记:古代盗墓者用的工具”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