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八十年前,在烽火岁月中的川康古建考察之旅中,梁思成、刘致平等中国建设学社成员遇见了成都以北的古城广汉。 城市中很美,许多古建如惊鸿,震惊了他们,留下了560张珍贵的照片和大量的手稿。
80年后,在偶然的资料整理中,意外发现了这些尘封数十年的照片。 当曾经的古建筑消失在历史变革的潮流中时,这560张照片给今天的人留下了古城远去的背影,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威仪、信仰、语境、道德、亲情……
缘起
烽火岁月中的古建野考绝唱
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建设学社,是一个以保护和研究古建筑为宗旨的民间学术团体,聚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知名学者,通过他们的访问和调查,将尘封的中国古代建筑重新纳入了国人的视野。
1939年,梁思成和刘敦桢进入成都以北的古城广汉。 此次广汉之行是建设学社川康古建筑的考察之一,这也是建设学社最后一次野外长途旅行的考察。 梁思成一行人沿川陕公路北上,沿嘉陵江下行,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往返跑了四川大半。
在广汉,梁思成等人被完好地保留在街上,鳞次栉比的美丽古建筑感到惊讶。 巨大的鸟居、复杂的雕花、深邃的屋檐牙斗拱、飘逸隽永的壁画……没有什么不深深地爱他们。 但是,当时战乱频发,广汉上空响起的警报中断了他们的考察安排。 但是,这些古建筑像宝藏一样,总是将他们的灵魂与梦想相连。 1941年,广汉人戴季陶整修县志,邀请建设学社参加,他们有机会再次前往。
这次,建设学社在广汉逗留了很长时间,留下了一整套建筑物的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这也是建设学社停留时间最长、建筑物最多的郡。
出场
560张照片再现了有血有肉的城市
在烽火的岁月里,生活还不容易,学术研究更难。 这些照片最终没能发表,但是大量的资料一起被埋在废纸堆里,渐渐被遗忘了。 几年前,央视编辑胡劲草拍摄《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时,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蓝布包袱里包着500多张黑白照片——这是当时建设学社在广汉拍摄的照片,一张
在52座富丽堂皇的牌坊后面,有忠臣、良吏、好人、烈妇、孝子、元老的身影。 与布局规范统一的文庙、庄严的儒教、乡野中的民办书院和祈求文运昌隆的奎星阁一起,构成了小城的文教体系。 各种祠堂祭祀大小神灵,还承担着节日仪式和活动,是人们寄托精神的地方。 镇外的龙居寺,至今仍在庇护着人。 在“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浪潮中,远离家乡来到四川的人们,以互助互利为目的的同乡会馆、家族单位的宗庙层出不穷,以华丽的装饰和匠心的独特结构,竞争财力和审美……
传承
解读旧中国文化密码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古城开始改变面貌。 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文中痛恨地写道。 “主要城市今天拆除了一半以上,芜杂,充满了艺术以外的建筑。 纯粹的中国式美丽,或宏伟的旧市容,或被摧毁,或也许市民并不遗憾。 ’。 当时的古建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小城广汉可能已经是少数标本了。 ”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虽然有很多照片再现了古代城市,但通过这个古代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影子。 百年前,城墙、鸟居、机关、文庙、关岳庙、城隍庙、奎星阁等建筑,是各城市的标准布局,在这些布局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密码,是各自浓郁语境和悠久风俗的具体表现。
作家萧易整理、复原了这些照片,编纂了《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一书。 成都博物馆据此策划的“影子之城——建设学社镜头下的广汉”也将于6月9日正式开幕,并免费上映。 两者相辅相成,让560张照片的精华和背后的故事栩栩如生。
照片褪色,建筑最终也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内涵,将在一代人的解读中继承并迅速发展。
展示时间:年6月9日-8月31日
展示地点:成都博物馆3楼4号临展览厅
标题:“影子之城:营造学社镜头下的广汉”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