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6字,读完约6分钟

年02月10日17:53扬州网

位于泰国和柬埔寨军陈兵两国边界的柏威夏寺南北两侧,多次交火,分别造成人员伤亡。 这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寺在两国民众中有着极高的宗教地位和艺术地位,两国在这座古寺发生的纷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高棉血统

佛寺的前身是印度教神庙

柏威夏寺、高棉文、泰国称这座寺为鲍威尔寒石宫。

柏威夏寺当初不是佛寺而是印度教神殿,供奉着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毁灭之神湿婆。 公元前3世纪,印度教从西向东传入现在的东南亚地区,直到13世纪,印度教与佛教齐名,留下了许多古迹。

13世纪以后,随着印度教在该地区衰落,柏威夏寺融合了佛教元素,成为佛教寺院。

柏威夏寺建于公元9世纪,是古代孔科王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 公元10世纪,随着高棉帝国(中国古代的“真腊”)的扩张,孔科王国消失,柏威夏寺并入高棉版图。

从公元11世纪开始的100多年间,高棉帝国进入了苏黎跋摩一世和苏黎跋摩二世统治时期的鼎盛时期,柏威夏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成为了高棉帝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威望堪比都吴哥众多有名的刹殿宇。

柏威夏寺上下分为4层台基,每层台基各有多个殿宇。 台基四方上下有长长的楼梯,楼梯两侧躺着几十米长的石雕长龙。 通往古刹正门的石阶上矗立着5个石雕牌坊,精美绝伦。 殿内有纯金制作的舞姿湿润的女性像,但现在已经失去了。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高棉帝国东征西战,版图空前辽阔,曾囊括泰国东北部十几府。 即使在今天,泰国国内也有不少当时高棉帝国的遗迹。 其中以石宫的宗教建筑为主,但就规模和艺术成果而言,这些遗迹没有一处能出柏威夏寺之右。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100年前殖民者划定了边界线

2008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官方评定理由是,柏威夏寺占据了优越的地势、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宗教功能,寺内美丽的石雕是古代文明的瑰宝。

“绝佳的地势”和“自然景观”确实是柏威夏寺的精髓,也是泰柬两国骚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柏威夏寺建于海拔525米的马褒山“鹰昁”式的摩艾丹悬崖顶上。 摩登悬崖的“喙尖”朝向柬埔寨一侧,“喙根”朝向泰国一侧,悬崖顶上有一片长约800米、宽约400米的平地,正好构成柏威夏寺的基础。 柏威夏寺至此占据了悬崖顶的平台,三面可以远望,一面可以径直走到山脚下。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也就是说,柏威夏寺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悬崖,香客只能从泰国一侧沿着斜坡上台阶进入寺庙。

1904年,沙姆(泰国)当局与殖民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分别派遣了测量组,协商柬埔寨和沙姆边界线的测绘。 当时,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 柏威夏寺位于悬崖顶上,就像用山脊划定边界一样,柏威夏寺的全寺应该在暹罗界。 但是三年后,法国殖民者完成了边界划分图,暹罗政府意外地发现柏威夏寺被划向柬埔寨一侧。 虽然有异议,但暹罗政府接受了这个边界划分图。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该图是后来国际法庭判决的首要依据。

曾被柬埔寨审判过

1953年11月,柬埔寨脱离法国独立,法军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国军队占领柏威夏寺。 柬埔寨政府于1959年抗议,向国际法庭控告泰国。 泰国柬埔寨的外交关系恶化,双方跨界互相威吓。

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基于1907年法国殖民者映射的边界划分图,而不是寺庙的文化归属或高棉帝国继承人的身份。

当时,在法庭上为柬埔寨辩护的是退休的美国国务卿迪恩·艾奇逊,为泰国辩护的是退休的英国司法部长弗兰克·索克斯。 前者提出边界划分图是官方文件,后者主张文件在殖民压迫等问题上无效。

1962年6月15日,法庭大陪审团以9票赞成、3票反对的结果裁定寺庙返回柬埔寨,以7票赞成、5票反对的结果裁定泰国将从寺庙里夺走的文物珍宝全部归还柬埔寨。

判决说:“在测量地图交给暹罗当局50多年的时间里,泰国从未对柏威夏寺的归属权提出异议,泰国政府于1930年在柏威夏寺向法国殖民官员授予了政府荣誉称号,证明泰国事实上接受了这一边界划分。 因此,柬埔寨应该是这座寺庙的主人。”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判决后,泰国政府指责美国偏向柬埔寨方面,在泰国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但是第二年,泰国人降下柏威夏寺的泰国国旗,柬埔寨士兵正式进军寺庙。

冲突再起的柬埔寨一个人惹怒了泰国

1963年1月,柬埔寨在柏威夏寺举行宗教庆祝活动,约1000人登上柬埔寨方面的悬崖,包括当时的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在内的寺院。 西哈努克王子当时登顶不到一个小时。

在柏威夏寺,西哈努克亲王向僧侣布施,从当天开始所有泰国市民无需签证就可以进入寺院参观,泰国政府也宣布不需要归还以前流失的寺庙的所有内容物。

1963年以后的柏威夏寺,由于西哈努克亲王的决定进入和平时期,两国人民为了不仅礼佛,柬埔寨人也容易入寺,永久搬到了寺庙的缓坡一侧,避免了登山的痛苦。

于是,在寺山前、泰国境内,兴起了依赖寺庙的小村落。 这个村子里有泰国人,也有柬埔寨人,还有小学,还有柬埔寨僧侣居住的僧侣宿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埔寨陷入长达20多年的内战,柬埔寨武装组织占领柏威夏寺,在周围布下地雷,寺院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此期间,寺院周边的两国人民共同入寺礼佛之前并未流传。 1993年,柬埔寨内战结束,5年后柏威夏寺正式对外开放,但同样遵循旧俗,默许了泰国人免费入寺礼佛。

“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2003年,柬埔寨建设了漫长的盘山公路,可以从柬埔寨方面开车“盘车”几个小时进入寺内。 之后,柬埔寨独自申请遗产,拒绝了泰国关于申请两国共同遗产的提案,泰国柬关系再次在柏威夏寺恶化。

但是,在泰国国内、寺院北侧的小村庄里居留着柬埔寨人。 这个小村庄,加上周围布满地雷的丛林,共计4.6平方公里。 这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现在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本)

标题:“古寺百年之争 柬泰几度交恶(图)”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