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3字,读完约3分钟
羊城晚报记者黄玉杰、通讯员岳佳、杨静、雷霞报道,今年广州“洁清”评选活动已进入候选人考察阶段。随着“洁清”评选的深入开展,市民们对活动越来越关注——在举办了这么多年的“洁清”评选后,新时代能选出什么样的年轻人?这个优秀的青年会更多的出现在哪些领域?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洁清”的认识,市青联近日通过比较“70后”、“80后”、“90后”对“洁清”的认知,形成了一份有趣的研究报告。
过了“70年代”,就很难成为“洁清”了
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90后”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洁清”,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或者说自己有话语权。广州某大学一个“90后”大学生的态度颇具代表性。他提出:“我们现在最大的资源是青春。只要我们敢于思考,朝着梦想努力,就能成为优秀的年轻人。”
相比之下,“70后”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洁清”,受访的“70后”中只有10%有成为“洁清”的想法。在广州某区房管局工作的“70后”公务员小吴说:“我们要从细微之处加强专业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慢慢向‘洁清’靠拢。”
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觉得不可能成为“洁清”;根据所有受访者的身份,2.61%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洁清”,46.09%的人认为可能性极小,19.15%的创业者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洁清”,29.79%的人认为可能性极小。
《洁清》想展现另一面
调查还显示,出生于70、80、90年代的回答者普遍希望了解洁清的优秀事迹,包括光环背后不为大众所见的另一面。受访者也认为,“洁清”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而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普通人。“洁清”要多与群众互动,深入基层。
“80后”受访者小李提出,希望“洁青”能给大学生讲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讲讲自己作为“洁青”的成长足迹。“当然,不如和我们一起玩,唱K”。
期待“洁清”做出突出贡献
受访者还认为“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是成为“洁清”的最重要条件,占34.98%;其次是“普通岗位超常成绩”,占19.48%;而“物质财富”的比例最低,仅占2.47%。
在“洁清”的三个决定性选择中,社会责任、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70后更注重社会责任,80后更注重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90后更注重强化社会责任和个人能力。
专家意见
当代青年不把榜样当成偶像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廖根深深感完美榜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青少年价值取向的改变,当代青少年更愿意把“洁青”这个榜样当成朋友来交往,而不是把它当成偶像来崇拜;“解青”不再是单一的个人形象,也要求代表一定历史时期的青年群体形象。
廖根深指出,现在无论是正规专业人士、自由职业者、公职人员、群众、精英、基层、有岗无岗的人、男女、城市人、农村人,谁更有可能成为“洁清”,都是年轻人下意识关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权衡“我和洁清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这种心态反映的不是对选拔机制的质疑,而是当代人特别关注谁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赢家”,关注自己的成长机会。
标题:六成“90后”自认能当“杰青”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