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3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个人理财项目的增加,消费者在理财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骗局,还是“从储蓄到保险的偷窃”,甚至是使用最广泛的信用卡和银行卡,消费者在这些产品中往往会因为收费不合理或收费项目未公开而遭遇“缺胳膊少腿”。

在理财产品百花齐放的今天,消费者也面临着理财的陷阱。如何增强自己识别财富骗局的能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警惕银行理财产品的关联项目

有一个案例是,今年1月,一名消费者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购买了一款与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产品为区间结构,要求黄金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波动。价格涨跌太多,产品收益受损。

消费者表示,1-2月黄金大幅上涨时,他想查看黄金价格是否突破区间,但找不到准确价格。后来才知道,这款产品的链接标的是基于路透社xaufixam页面上北京时间18: 30公布的黄金美元固定价格,而消费者的电脑只能看到黄金的国内价格,在搜索引擎上找不到路透社的相关页面。

其他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去年,一家外国银行发行了一种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银行没有向投资者提供股价信息。一旦股价大幅波动,超过银行设计的波动率,投资者只能自认倒霉。

对于这类信息披露不完全或者消费者无法查询关联产品收益波动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如何保证自己不中毒?

银监会监管二部于勇告诉记者,无论银行设计的金融产品有多复杂,只要在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出售给消费者时得到透明解释,监管层面就没有问题。“市场需要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大部分产品流动性低,客户一般不能提前解约,少数产品可以解约或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高。所以金融产品一旦启动,就要对风险负责。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于勇建议消费者在自己的风险辨别水平内购买产品。“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把双刃剑,高收益产品的风险肯定更大。”于勇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仔细询问银行工作人员相关的关联信息,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确认了解风险后再购买。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有馅饼。”于勇表示,理财产品的收入越高,消费者就越应该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

谨防休眠卡造成的损失

据媒体报道,5年前,仍在杭州某学校读书的董小姐申请了一张透支额度为200元的信用卡。毕业工作后,她并不知道卡上透支了191.11元,五年后变成了负债10854.43元。

董小姐说,她5年没换手机了,也没收到银行催款通知。该事件尚未得出结论。

从事件本身来看,如果进入司法程序,证明的关键和普通信用卡一样。一名法律工作者表示,如果银行不能证明董小姐在被发现违约后两年内被有效催收,董小姐可以欠款超过追偿期为由争取权益。

但对于其他透支信用卡的消费者,如果变更住所、手机号码或邮箱地址,应联系信用卡发卡银行,以免收不到消费通知。毕竟信用卡透支不退,属于客户违约。

此外,于勇表示,消费者应主动取消长期未使用的信用卡和储蓄卡等休眠卡。

据了解,变更居住城市的消费者在离开前需要注销银行卡。如果有的银行卡不注销,很容易产生“小账户管理费”等费用。

注销银行卡的一般程序是携带个人身份证到市内发卡银行柜台注销。一般银行柜员会把卡里的现金全部取出,回收卡。

当心储蓄变成购买保险

最近有网友说,父亲去银行存钱了,一个打扮成银行工作人员的男人给父亲介绍了一款高息理财产品,不仅三年后每年可以收回本金分红,还可以免费给10年保险。老人信以为真,先后存了30万。三年后,产品到期,父亲去银行查了一下,发现他的30万养老金是分红保险产品,持续了30年。现在取出本金,不仅没有利润,还亏损了12000元。

警惕身边的理财陷阱 当心理财产品挂钩项目

关于银保合作机制,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但银行可以代理。

银监会2010年发布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时,应向客户充分披露保险产品的特征、属性和风险,不得误导客户。

一名银行员工表示,他们银行的银行保险产品销售一直在进行。然而,银行销售人员有义务向被保险人解释所有信息。投资连结保险和保本浮动收益保险会根据不同的风险进行不同深度的讲解。

业内人士建议,如果遇到在银行卖保险的情况,首先要确认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卖保险还是保险公司进驻。一般来说,银行卖的保险安全系数更高,风险更低,因为银行只想赚取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不会推出“陷害”消费者的产品。

消费者如果有兴趣购买保险产品,要仔细了解保险期限、保费支付标准、收益分红时间等细节,避免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仓促购买。

摆脱财务陷阱,从了解材料开始

销售经理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却轻描淡写产品是否有保障以及潜在风险,这大概是大多数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的亲身体验。

无论是在网上浏览理财产品手册还是在柜台上看纸质版资料,扔上千言万语的手册和合同,消费者还是要做一些如何看重要条款的功课。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确保充分了解投资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一般理财产品会标注风险等级,等级值越高风险越大),了解并认真评估理财产品的本金保障、理财基金的投资方向(如国债投资一般低于股票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类型和预期收益较低)。

至于理财经理的承诺,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没有证据可说”,只有合同体现的条款才是事后理论的依据。理财专家提醒,阅读理财产品手册也可以遵循由后至前(风险预警一般在手册后半部分)、由浅入深(轻的文字可能隐藏重要信息)、由小到大(小字体内容可能比大字体内容更重要)的原则。

如果消费者在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合同时仍有疑问,应“问清楚底线”,详细咨询销售经理。

标题:警惕身边的理财陷阱 当心理财产品挂钩项目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