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9字,读完约9分钟
社科文献
以下复印件来源于人文万象、作者人文万象
人文万象
阅读古典人文品沧海万象
"现代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人物、派系、焦点. "
王晴佳张旭鹏主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1月出版/198.00元
978-7-5201-5252-5
目录
第一部分:人物
后现代史学的先驱:米歇尔·胡科
等于历史学:海登怀特
描述与经验:弗兰克·安克斯米尔
历史、时代与人性:约恩·吕森
使欧洲地方化:迪佩什·查克拉巴蒂
冲突与秩序:塞缪尔·亨廷顿
历史的终结:弗朗西斯福山
第二部分:派系
观念史和思想史
史学史
女性史和性别史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世界史/世界史
大历史
环境史
感情史
身体史
第三部分:焦点
历史距离
历史时间
历史记忆
学者的作用
“后述主义”探析
人类的世界
动物转向。
后人性化环境
作者的介绍
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国际史学史,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 2005-年兼任秘书长),第一研究行业是史学理论、比较史学史和文化史。 主要着作是aglobalhistoryofmodernhistoriography ( Georgiggers和supriya mukherjee的合着) chopsticks:aculturalandculinaryhistory; 《外国史学史》(与李隆国合着)《西方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等。
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哥廷根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的研究行业是欧洲思想文化史、现代西方史学理论,出版著作《西方文明简史」()、《文化理论研究》(与何平合着),论及history and theory、rethinking history、《历史研究》等刊物
副本概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今天以来,现代史学在观念、做法和研究范围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本书从“人物、派系、焦点”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分解、讨论这些变化,强调这个时期与20世纪上半叶的区别,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文案新奇、结构独特的著作。 这本书的这些史学新潮反映了现代史学面临的挑战,深入思考和应对这些挑战有助于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
节选读
如书名所示,本书以现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的变迁和新潮为对象。 关于这个主题,中文学界已经出版了很多论坛、翻译著和读本,有助于网民理解和消化本书的复印件。 与现有的这些著作相比,本书在时间段、取径、复印上有明显的差异。 在时间段,本书着重于“现代”史学界、思想界的各种变化。 这里的“现代”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时间范围。 我们希望重视这一“现代”,不仅强调本书的优势,而且强调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在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
历史哲学的迅速发展
1 .学科萌芽——18世纪的历史哲学观
18世纪的历史学家受到以前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的影响,他们认为历史正在进步,有确定的法则。 历史学的重要作用是揭示历史的进步和历史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这种启蒙历史观指出了与以前几个世纪的历史观相比,过去和现在之间有明显差异的重要哲学理念。
历史研究和写作功能是在过去中寻求和确立榜样,不是为了今天的人和子孙朝拜和崇拜,而是为了指出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探索人类历史的未来。
2 .学科成熟——19世纪的历史哲学观
到了19世纪,上述理念在黑格尔、孔德和马克思的论坛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历史哲学也由此而成熟,成为引人注目的学科。 比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从理性和热情的交流出发,分析了理性的阶段性扩张是如何促进历史进步的。 孔德则从知识论的角度认为,人类历史的进步从上帝时代出现在形而上学的时代已成为实证科学的时代。 马克思社会的迅速发展阶段论指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代表了过去一些历史时期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马克思也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未来将取代资本主义。
3 .学科的一些变化――20世纪的历史哲学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启蒙历史观开始受到怀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走向终结,世界进入了后殖民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国际文化反思浪潮。 本书就是这样认为的,决策以1960年代为首,显示并解体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行业发生的各种变化。 换句话说,书涉及克洛奇、科林伍德等人的史学思想及其贡献,但没有为他们单独设置章节讨论。 在现有的相关着作中,他们已经有很多分解,因为我们侧重于从20世纪后半期到末期的一些变化。
(《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二现代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
在取道上,本书在与重要人物讨论派系的同时,还说明了最新的动向。 这是因为在文章的配置中分为人物、派系、焦点三个部分。 学术界经常把历史哲学在20世纪发生的一些变化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概括到解体的历史哲学。 18~19世纪的历史哲学以探索历史的迅速发展规律为重点,代表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然后,在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和之后,历史哲学界出现了“解体的历史哲学”,以探讨历史认知和历史书写为中心。
1965年,亚瑟·丹特出版了一本名为《解体的历史哲学》的书,对这一转变有比较可靠的记述和解体,是这方面的代表着作。 但是,在这本书出版到20世纪末的时期,解体的历史哲学依然是主流,但思辨的历史哲学也没有全面后退,出现了复苏的趋势。
一个例子是1990年前后美国弗朗西斯福山得出的“历史结束结论”。 他的老师塞缪尔·亨廷顿因预测到以后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和“911”的发生而闻名。
2000年,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因《地方化欧洲》一书而闻名,挑战史学思想界的《西方中心论》。 其复印件既有历史认知论的解体也有历史规律论的思考。 近年来,查克拉巴蒂在世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对人类历史的未来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讨论。
总之,关于现代历史哲学和史学思想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无法绝对区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解体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已经交叉,互相影响。
亚瑟·丹特( arthur danto,1924-)
(左图: dipeshchakrabarty:provincializingeurope 2000 )
(右图:《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研究三个构想和希望
本书取径上的优势,关系到其文案上的优势。 在题为“派系”的第二部分,本书使用了最新的相关论著,不仅讨论了网民比较熟悉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性别史”等史学流派,而且是近年兴起的中文学界涉猎较少的新兴流派
本书的创新之处见于题为“焦点”的第三部分。 因为收入中的章节都是最近120年出现的论题。 由于立场、文案新奇,这些论题在国际历史学界也没有定论,依然处于思考、争论、迅速的发展阶段。 我们称之为“焦点”。 首先,这些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有趣,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没有成为代表性的潮流。 这和第二部分的复印件不同。
本书设立了这个部分,称为“焦点”而不是“方向”和“倾向”,另一个想法是向网民传达这样的消息。 现在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界没有一个确定的整体倾向,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这种态势的形成,第一有两个理由:第一,战后培养出来的一代思想家,逐渐老去。 其中一人近年已经去世,但在新一代,没有出现完全替代他们的领袖。 第二,当今世界的历史发展迅速,到达十字路口,前景多而杂,没有人能对人类历史的未来指出确切的方向。
本书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章以“后人类的状况”为题,简要说明现代世界面临的境遇。 这种“后人类状况”的出现和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显著进展,已经影响和挑战人类生活和生存,生产出足够的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动摇了人类成为世界历史中心的当然位置。 二是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急剧提高和科学技术力量的增强,给自然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如果这种压力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崩溃,人类将无法生存,最终进入历史。
人类历史这一多元、不明确的未来,引起了各种思想家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多元、开放的历史思考。 但是,迄今为止,学者们还没有确定的应对措施,世界所有国家都没有就这种情况达成协议。 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得到网友、方家的批评指正。 此外,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共同关心人类历史的未来。
请在书中搜索越来越多精彩的副本
企划:侘让
:蒋张数君
学校:罗卫平
点击原文阅览,购买“现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人物、派系、焦点”
我知道你在“看”哦~
阅读原文。
原标题:《王晴佳、张旭鹏:《现代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人物、派系、焦点》的《新书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王晴佳、张旭鹏:《当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人物、派别、焦点》丨新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