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7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液中就流淌着关于宇宙的浪漫感情。 这尤其体现在人们对“月亮”的感情中。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它不仅承载着悬挂在夜空中的冰冷天体,还承载着人们对生命、世界的想法。
特别是在外面流浪的游子,仰望这个圆圆的月亮时,心中一定感慨万千。
我们今天欣赏的这个“望月怀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一起欣赏吧。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明月出生,天涯共此时。
恋人恨夜晚,但实际上从傍晚开始起相思树。
蜡烛充满同情,穿上衣服感到滋味。
措手不及,还梦佳期。
这个“望月怀远”的第一连描写了“海上生月,天涯共此时”的雄浑景象。 明亮的月亮高高挂在海面上,无论你在哪里,都能分享这一刻的美丽。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张九龄位于荆州,荆州位于内陆,没有“海”,因此在这里作者在“海”上强调了江面的广度。 “生”字充满了月亮出生在“海”一样不可思议的想象力。
首联描绘的这样广阔的意境,前有南朝谢庄《月赋》的《千里共月》,后有北宋苏轼《水调歌头》的《长、千里共婵娟》。 一赋、一诗、一词,相隔几百年,但形成了美好的共鸣。
“恋人怨恨夜晚,在昨晚想起了回忆。 」多情的人面对这漫长的夜晚,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人的思念,难以入睡。
睡不着也可能是因为房间里的蜡烛太亮了。 干脆关掉,披上大衣在院子里走吧。
这时的院子也被月光笼罩,而且因为夜深了,所以湿气很重,衣服也被露水淋湿了。
这样失眠的夜晚,我想带着眼前明亮的月光,送给远方的你,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与其想着远方的你晚上睡不着,不如我早点回去睡觉,在梦里和你见面。
“无法控制,回报梦想的佳期。 》诗到此结束,但丰富,味道无穷。 这首诗语言清新,构思巧妙,感情水入渠成,成为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代表作。
特别是其中“海上明月出生,天涯共此时”的连载,成了千古佳句。 每次读这两首诗,我们似乎也回到那首“烛光怡光满,穿衣服感到露滋的夜晚”,与古人分享穿越时空而来的这个月光。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很多人很难入睡。 他们思念远方的亲戚和朋友,感慨的时间流逝,感叹命运的波澜。
这样睡不着的时候,有人站起来在院子里走,也有人找安静的山林,看水一样的月色。
比如南宋画家马和之创作的《月色秋声图》中,就描绘了这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吧。
▲“月色秋声图”南宋马和之
绢本水墨29厘米×2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是扇面图,描绘了文人画的一般主题素材——“临流独酌”。 在气势汹汹的老树下,一个高士慢慢地坐在岸边,潸然泪下。 他坐的是虎皮,旁边放着酒具,另一个少年站在旁边。
画家对高士的位置也经过一些设计,那是在水里延伸的小沙洲。
想想看。 与其坐在平坦的岸边,不如坐在这里,就像坐小船在水中漂浮一样,那种展望的心情自然很美。 看看左上角的诗。 “白沙留下月色,绿树助秋声”。
这两句选自李白的《题万溪馆》,可以说是完美概括画面的文案。 月色映着白色的堤坝,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随着潺潺流淌的水声、山林虫声和风声,再喝一杯美酒,画面的主人公也变成了周围的草木,似乎与天地自然融化。
有趣的是,画面描绘了月下的景色,但没有任何笔法,通过波浪般的水流和清晰可见的树叶,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度。
另外,画面上人物的衣服纹、山石线、树木的描绘线使用了“柳叶画”,正如其名,该线的粗细变化明显,像摇摆不定的柳叶。
这个画法的运用,也赋予了画面飘逸的气质。 而且画家马和之的这种飘逸的绘画风格和《画圣》中的吴道子很相似,所以也被称为“吴生”。
明月,还是那个明月。 就像李白说的,“今天的人不见古月,这个月照过古人”。
张九龄看到它时,是“海上生月,天涯共此时”的宏伟景象,画家马和之写的时候,是另一幅“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的宁静景色。
这仿佛从伴随着世世代代文人墨客的月光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世事变迁的匆忙。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原标题:“望月怀远:海上生月,天涯共此时”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