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4字,读完约8分钟

一所学校一定会与那个城市产生某种关联乃至血脉的联系 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窥视这样的联系,故人、故事、故地一定是不能迂回的复印件 故人难以评价,故事难说,故人容易找 说到华师以前的所在地,“兴华林”一定是第一个脱口而出的话 旧武昌的东北角有文华大学礼拜堂、神学院、文学院、理学楼、翟雅各健身房、榆园、朴园 但除此之外,华师在那些地方留下过历史的癌症痕迹吗?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的家乡再次旅行,看看华师在武汉在那些地方留下过脚印的这些地方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华师在老武汉原图中打开了1912年的《江夏(东乡)汉阳(南乡)图》(见图左下角),发现那时的武汉还比不上现在的大部分。 比如武昌城的东边,没有越过现在的武昌站 如果把现在桂子山主校园的大致范围显示在旧地图上的话,可以说是极其偏僻的郊外 文华书院在华师的众多前身中,文华书院(文华大学)的位置最为人所知 在1909年《武昌省城最新街道图》中,图中记载的“文华书院”也清晰可见 1909年《武昌省城最新街道图》的兴华林街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文华书院位于花园山北侧的位置,即兴华林街区,这里除了文华书院外,还有很多学堂。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进入增设的通商口岸 自1861年汉口正式开业以来,英、法、俄、德、日等国的资本陆续流入 除了在汉口设置租界外,外国银行、工厂、教会、医院等也迅速发展,开始遍布武汉三镇 受汉口开口的影响,外国教会开始在武昌选择性地建设学校,张之洞等也在兴华林建立了许多新的中、小学堂,形成了以教育为中心的街区。 在图中文华书院、圣公会的东南方向,也可以看到同仁医院。 这家医院也曾经由文华书院开设,后来独立于文华,更名为同仁医院。 这家医院后来迅速发展成武汉市第三医院 之后,文华书院迅速发展成立的文华大学和多所学校合并成立的华中大学也位于腾华林 即使是现在,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院内,也能看到当初留下的很多建筑物 现在的文华大学礼拜堂现在的翟雅健身房于1924年由文华大学、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合并创建了华中大学 其中,博文书院成立于1885年由英国循道会,当时位于武昌长街书院巷,1901年增设了神学班和师范班。 1907年增设大学课程,分为大学学部和中学部,转移到大东门武珞路 1924年,大学本科合并为华中大学 长街是现在解放路的一部分,在1883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北从司入口经过南楼向南延伸,从督署开始向东折。 “胡麻岭”、“兰陵街”、“长街尾”都是长街的一部分 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的长街书院巷是长街西侧的小巷,清末成巷,1885年前后还没有巷名(《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中也没有显示)。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开设了两湖书院,附近有经心书院,这条巷被称为“书院巷” 现在的书院车道不显眼,但依然可以在地图上找到 在彭刘杨路和张之洞路之间的解放路中段,可以找到书院巷现在的书院巷口,关于大东门武珞路,这个名称至今没有太大变化,在地图上很容易找到 当初博文书院所在地,现在是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博学书院成立于英国伦敦会1899年,最初位于汉口花楼街居住巷的茶盒厂旧址。 创立十周年时,学校主楼建立于汉口郊外的汉家脚,从此分为中学部、师范部、神学部和华英部。 1924年,编入华中大学 花楼街是汉口留下最久的老街之一 过去的花楼街实际上有前花楼街、后花楼街的部分,两条街平行排列 随着市政建设,前花楼街成为现在的黄陂街,后花楼街成为现在的“花楼街”,进一步扩展到大兴路 从现在的花楼街江汉路口到民生路的一节是过去的所谓“后花楼街” (元)前花楼街、后花楼街现在所在地(根据1933年《新汉口实测详图》《武汉三镇地图》)的居住巷位于后花楼街 居巷其实是“猪巷”,武汉语的“猪”像“j犹豫”一样学习。 之所以被称为“猪巷”,是因为当初的猪行多设在靠近江边码头的花楼街、江汉路一带,各地运送猪的船到达码头后,船工和码头工人沿着从江边通往花楼街的小巷赶紧把猪落在市内。 因此,这条因赶猪而有名的通道被称为“猪巷”。 之后,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猪巷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成为了适合安居的“居巷” (根据《武汉地名志》,巷名改为“居巷”是在抗战胜利后) 1866年,杨格非在居巷设立过汉口仁济医院。 1899年,仁济医院方面创办了博学书院 现在花楼街也被称为花楼街,但居住巷已经不叫居住巷了 居巷在1967年改名为“团结巷”,1972年在此巷叼住交通路,改名为“交通巷” 居住巷的大致方位博学书院在创立10周年时,为了庆祝杨格非50周年的金婚,学校主楼以汉口郊外的汉家脚为基础,即位于现在硕口区解放大道汉西路。 随着博学书院大学本科并入华中大学,这里后来迅速发展成为现在的武汉四中·的博学高中 原博学书院(今武汉四中)内建筑原博学书院旧址(今武汉四中)中华大学本校的另一前身中华大学最初可以追溯到陈宣驰创办的中华学堂 1910年初,陈宣驰租用武昌府后街周福楼的民房作为校舍 府后街因位于武昌府署北(朝北南)而得名 府后路后来与另一条路合并,改名为自由路 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中府后街的南边是武昌府署,东南是户部巷自由路(元府后街) 1912年,陈宣驰提交给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湖北省都督黎元洪,要求湖北粮食道旧署分配为学校校舍。 这块地现在位于武昌粮食公路街,现在是文华中学的学校所在地 批准后,学校预科部和专业部在新地址继续 之后,女子部另外租了校舍继续在华林 文华中学(旧址是原中华大学校区之一)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也是我校的前身之一 1948年,中原大学成立于河南宝丰县大白庄,同年迁至开封 1949年武汉解放后,中原大学南迁武昌 1949年12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成立,成立当初,将华中大学和圣何塞医院的一部分作为校舍暂时租用 1950年6月,我搬到武昌千家街的前武昌高中 1951年7月,教育学院另寻新址,选定在华林华中大学附近 但是,在新所在地开工后不久,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搬迁到华中大学校园学习,校舍建设事业也由华中大学改革委员会接管。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华中大学后,中南工农速成中学在原来的学校所在地继续进行。 这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原千家街校园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中南工农速成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的旧址合并数次,直到1953年,我校迅速发展为华中师范学院,此时我校所在地位于琼华林,但腾华林校区容量已经严重不足,因此另 当时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比喻家山北侧6000亩土地分配为学校建设用地 我校马上开始测量,绘制草图,制定建设计划,购买了一些建设材料。 但是武汉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否定了我校的设计和开工报告 因为喻家山当时属于武汉的边远地区,交通、水电给市政建设带来了困难 从1952年的《武汉市扩张市边界图》可以看出,桂子山虽然位于偏远地区,但仍在当时的“现有市边界”内,比喻家山位于偏远地区 桂子山、喻家山在1952年《武汉市扩张市界线图》中的位置经过我校再次报告,武汉市政府最终决定向学院采购以猪头山、桂子山为腹地的片土地进行新校区建设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桂子山,有了现在的桂子山民。 之后,在我校历史上,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湖北大学等多所学校合并,由于篇幅所限,馆君没有怎么介绍。 如果把学校的前身放在和现在桂子山一样的张图里,总有一天突然想找华师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推荐阅读”成为过去最高的! 华中师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达9项! 华中师大推广部舆论和自媒体中心责任:张寒潇文件:肖辛编辑审:付强文件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史馆投稿邮箱: huadaguanwei@163欢迎积极投稿,华师点666件赞 [/][]

标题:热门:微校史|华大故园今何在?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