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减少中间渠道,提升国内葡萄酒价格透明度,是缓解市场混乱的选择。然而,近年来,各种白酒“交易所”和“交易中心”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涵盖了各种白酒、米酒和葡萄酒。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市场参与者认为,设立交易场所有利于现货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消费者。但作为传统饮品,酒精过分强调投资产品的定位,甚至变成“金融产品”,其中产品虚拟化等风险不言而喻。

一长串的“时间表”将从即将开业的葡萄酒交易所中排出

2011年,中国生产白酒约1025万千升,啤酒约4898万千升,消费葡萄酒超过19亿瓶,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和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和销售市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市场。

在需求巨大的背景下,葡萄酒进口商、出口商、品牌制造商和供应链企业纷纷尝试水交易场所,葡萄酒交易场所不断涌现。2011年前后,香港、天津、四川近10个交易场所上线。今年5月,第二家国内白酒交易所获准在贵州成立。圣中葡(600084)也发布公告,宣布入股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0多个酒类交易场所,还可以拟定一长串“时间表”开放。比如东北第一家白酒交易中心将落户辽宁省铁岭市;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交易配送中心宣布将于2013年正式开业。

很多交易场所堪称“雄心勃勃”:有几个葡萄酒交易中心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些酒类交易场所以“千亿级”为发展目标。

优化渠道的初衷没有实现

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各类交易场所非法交易活动中隐藏的风险。根据整顿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和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的要求,各地要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白酒配送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供需平衡,但需要及时规范操作。国内白酒专家李铁指出,“一个市场”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淘汰之后,中国最终会形成几个公认的交易中心."

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道志也表示,中国白酒交易场所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交易场所除了关注投资效率,更要警惕风险。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大起大落,很多“纸白葡萄酒”和“纸红葡萄酒”都偏离了现货报价,交货价格高于厂家指导价或平均零售价——一些葡萄酒交易所显然没有实现优化渠道的初衷。

前瞻性产业研究所的产业分析师刘继伟认为,中间商应该发挥价格沟通的作用,促进资源配置,以稳定价格。但部分交易场所的注册资金来源、产品虚拟化、第三方监管等仍受到市场质疑,也给监管带来困难。

比如呼吁“炒酒如炒股”,可能会营造高端、高价氛围,助推价格波动。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祁小斋认为,作为一种工业产品,一些交易所追求的白酒年份概念更重。“一旦投资者遇到大量生产或混合产品,他们就缺乏一个权威的评估机制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据了解,各种酒类交易所的经营者包括生产企业、供应链、证券企业,注册资金从几万元到几亿元不等。一些酒类交易所提出,其产品不仅要分发给特定对象,还要分发给公众和混合,采取所有权转移和债务分配的方式。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新的中间商仍然缺乏明确的监管所有权。

“炒酒如炒股”缺乏保障

巨大的消费量相当于房价的上涨...白酒交易不缺资金。业内人士表示,现货中心可以优化渠道,但“炒酒如炒股”缺乏保障,市场的有序发展是国内白酒投资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李铁认为,交易场所的建设需要扩大规模。厂商可以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来增加收入,消费者也可以购买更便宜的葡萄酒。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各大白酒销售区和产区都有建立配送中心的优势。

也有专家表示,交易平台不仅要以招标方式收取手续费为重点,还要建立配套的仓储、物流、检测平台,参照《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进行自律。

刘继伟认为,相关行业应该首先建立进入壁垒。交易和投资平台也要重视真实性验证的可信度,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此外,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投资基金,建立第三方存管系统,防止挪用风险。

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酿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祁小斋认为,交易场所可以满足流通、投资和风险抵消的需要,但金融产品不应完全沦为投机,否则建立葡萄酒交易所将脱离消费的意义。

标题:国内“酒交所”频出 挤泡沫还是助投机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