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5字,读完约5分钟
手机用户十年来遭遇多重陷阱。“客服人员”居然说哄骗业主不违法
目前,病毒吸食产业链已经呈现出不断成熟的趋势。在病毒开发、病毒营销与传播、病毒抽扩(寻找sp合作)、病毒收益对账与分享等方面有相应的专业角色或职能。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调查动机
手机话费一直是手机用户的热门话题。资费价格的调整和套餐服务的改变都是小钱,但是用户要注意。现在,用户担心为什么话费悄悄溜走,匆匆“走”了。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手机用户发现每月账单会莫名其妙地超过几十元,新收的100元话费不到两天就用完了。看来手机真的成了对钱包杀伤力极强的“手雷”。是什么原因让手机如此「危险」?
电话响了之后,被叫回来,话费被“吸干”;离开手机就不打电话,话费也很烂...各种手机充电陷阱让用户防不胜防。
近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表示,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与个人用户利益密切相关,恶意收费、信息窃取、欺骗欺诈等恶意行为的影响和危害更加突出,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移动智能终端管理办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制日报记者就长期存在的手机充电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手机收费陷阱“创新”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谭雯(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自从10年前拿到第一部手机以来,她遭遇了许多手机费用。
“第一次被吸,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响了就停了。按照以往的习惯,我是不会回陌生的电话的,因为很多都是外省的,不过当时的电话号码是市里打来的,号码看起来有点眼熟。当时觉得可能是朋友打来的,没什么骚扰我的。我没多想,就回去了。”谭文说:“回电话后,有个声音说‘欢迎收看什么节目,请自动按1,请手动按2……’莫名其妙听到后,就挂了。"
就是这短短的一分多钟的谈话时间。月底的时候,谭文发现,那个月的话费在专项服务费里是50多元。
“后来我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发现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事情。”谭文说,现在这种一响就停的电话,基本上没人信,但接下来就是抽费短信了。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你最近怎么样?当我看到对方的电话号码不熟悉的时候,当时就觉得有点迷茫。我发短信问对方是谁,对方一直没回。当时觉得有点奇怪。后来无意中查了通话细节,发现这样的短信花了我10块钱。”谭文说道。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吸收话费的方式日益升级。
“去年年底,我给高中的儿子买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屏幕很大很好玩,儿子很喜欢。但是他没怎么打电话,只过了几天就欠费停工了,100多块钱的话费用完了。通信公司客服人员告诉我们,手机植入恶意代码,导致手机自动上网,造成话费损失。建议安装手机杀毒软件或者不使用时关闭上网功能。”谭文无奈地说,“没想到智能手机也有他们那么‘智能’。以前需要回电话或者短信。现在我什么都不用做了,我可以吸手机账单了。”
客服人员讲的是“赚钱”的原则
在了解了谭文的经历后,记者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发现许多网站声称能够提供电话服务。
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家网站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电话回拨的原理是这样的:“使用我公司提供的专用设备,集团拨转一体机造成大量手机、固定电话、小灵通的漏接。当主人看到未接来电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因为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回电。一旦他们回电,我们的设备会将来电转移到离家很远的高成本语音平台合作,导致成本很高。加盟商可以拿40%的话费作为你的奖励,我们公司拿20%。比如每分钟产生50元,加盟商可以提取20元。一天回60个电话,1200元。这是你的收入。您的收入将在第二天上午11点前由我们公司的财务记入您的账户。”。
记者进一步询问这种赚钱方式是否合法,对方回答:“会有一点风险,但不违法。所谓灰色行业,就是法律边缘上违法但不违法的行业,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这个行业是否违法。”
记者还发现,针对短信收费的灰色业务,有很多网站出售特许设备。
某网站的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最初的业务是回拨扣费,但人们对这种方式越来越警惕。现在很少有人再打电话回来,从这项业务中获利越来越困难。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们引进了国外最新开发的短信充电机,完全模仿手机的外形设计,便于携带,不易被发现。对方收到的信息显示的是正常的11位手机号码,收到的信息也是普通的问候内容,比较混乱,80%的人会回复。另外,与短信吸费平台专业对接的短信搜索群发吸费一体机比手机略大,可以放在衣服口袋里,有效改善了旧设备体积大、配件多、功耗大、携带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设备价格便宜,质量好,功能齐全,短信收费设备最大日群发能力扩大到1万,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使用中如有质量问题,可免费更换。该机还可以在不同的号码段中搜索手机号码,将搜索到的号码存储在系统中,然后自动将信息逐一发送给存储的号码,无需人工传输。”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手机吸费背后“产业链”揭秘 客服讲述“赚钱”原理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