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3字,读完约8分钟
由汉字、篆刻、印石组成的中国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 近年来,随着各大拍卖企业相继推出名家篆刻专场,印章从小收藏品成为收藏的主流。 西陵印社理事、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表示,中国印确实有着难以名状的永恒魅力,“成为收藏热点很正常”。
一方的中国印是约定的印记
记者:印鉴虽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中国印的文化内涵尤为沉重,仅在中国,就与诗的书画联系在一起,成为以前文化流传的代表符号。 尽管如此,现在普通网民对印章的认识还不全面,印章是什么? 其迅速发展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范正红:印章的历史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体系化汉字——甲骨文的历史还要短。 中国印章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中国印,和其他国家、民族的印章相比,其性质、特征有所不同。 1940年,于省吾曾在他的《双剑观古器物图录》上盖了三枚印章。 据说是从殷墟出土的。 印章的复印件现在还不能准确识别,但根据更多考古资料和不断的学术探讨,今天被公认为商代遗物,从印章的属性来看,属于完整的印章。
为什么要盖章? 印者信也。 印章的内涵及其最基本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信任,它是约定的符号、可靠性的标志、信用的载体。 中国是信义的国家,因为这个印章特别发达。 在印章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在承诺和信用的意义上进行官方转换,就会成为权力的象征。 历代国王,包括各级官员在内,都使用印章表明行政效果。 我们以前也有俗语“权力掌握在人手里我们有什么办法”。 权力是什么?
随着金石学的迅速发展,古人给印章的文化内涵带来了新的拷贝:象征着长期的永恒,被称为金石永铸,派生出富贵吉祥的寓意。 实际上从先秦到现代,印章复制品除了官私印以外都是吉祥的语言,古人有时也会把印章作为驱魔物品戴在身上,这也是印章派生出来的文化内涵。
印章以其采用功能为前提,在元、明时期迅速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书画密切相关的艺术篆刻。
“印宗秦汉”
记者:我经常听到“印宗秦汉”这个词。 秦印和汉印与其他时代的印章相比,到底有什么优势?
范正红:“印宗秦汉”是篆刻艺术形成系统追求的“坐标”,在篆刻艺术最根本的以前流传下来,秦汉印对篆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先秦印章“玺”不是后世命名的,印章本身的复制品叫“玺”,比如“○○之玺”。 秦统一中国的时候,秦始皇自己的印叫做“玺”,别人不能用了,所以改称“印”。 之后“玺”成为帝王印鉴的专用名称,其他人将“印”称为“章”。 事实上,这种状态正好成为区分先秦和秦汉以后作品的最基本常识。
在明人“印宗秦汉”的旗帜下,篆刻成为学习秦汉印的强烈习俗,但在今天,由于当时的人们受到历史的限制,似乎无法将古玺和秦汉印清晰地分开。 我们看到的先秦印章,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物勒工名”,如陶器上盖章记名。 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封口用”,这是纸张出现前中国印章最重要的采用方法。
秦印对后世的影响,一个是对文案的影响,一个是对形制的影响。 秦印有显著的优势,往往有带格,有“日”字格,也有“田”字格,日字格为长方形,正方为田字格。 其文案采用一致,秦印基本上用的是小篆。 印章在汉代经历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量很大。 汉印继承了秦印的状态,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格,所以汉印通常没有格。
魏晋南北朝的印记基本上继承了汉代的形制,但在表现上显得比较粗糙。 魏晋之后,纸基本上代替了简保成为了书写载体。 在纸张取代简体的过程中,印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印泥出来,加盖时要蘸朱红色印泥盖在纸上,不是一个印子直接掉进泥里。 另一方面,印面扩大,从白文印开始以朱文为主。
印章的迅速发展有着鲜明的自身优势,“印宗秦汉”在篆刻创作之前传入,进而成为艺术规范,发展到今天,是从事篆刻创作的重要规律。
“三桥派”“雪渔派”篆刻创作开山鼻祖
记者:篆刻作为艺术化印章,最有名的是那些流派?
范正红:有记载说,面对著名文人、画家的王冠,曾经发现一块名叫花乳石的石头刻印,今天用科学概念来说,是叶蜡石,软硬程度适合用手直接刻印。 这为文人、书画家直接介入印章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有艺术思想的人开始思考这件事。 它遵循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 苏州人文彭号“三桥”,历史上把他的流派称为“三桥派”、“何震号”、“雪渔派”,被后世誉为中国篆刻流派的开山鼻祖。 从此文人握刀印字成风,诗书画外添“印艺”,一时流派多样,如浙江派、皖派等,也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都开宗立派大家。
每个印章都是独特的
记者:据说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印章的收藏掀起了热潮,藏家辈出。 你觉得印鉴有什么魅力? 有那么多人爱着你吗?
范正红:印章收藏由来已久。 因为,即使在篆刻艺术还没有系统化的时候,印章也是由当时拥有高超技术的人精心制作的,而且印章复印件具有相应的史料、文物、学术价值。 这是因为宋代金石学兴盛时,印章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对象。 作为篆刻艺术的载体、书法艺术的浓缩,明清以来印章深受文人和收藏家的欢迎,清末民初、印章收藏热潮更是兴起,尤以山东为盛,晚清汉县陈介祺“万印楼”收藏的古印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好的篆刻艺术确实有难以名状的魅力,每个好印章所具有的艺术价值都是独特的。 举个例子——邮电部――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尺寸,发行量几乎上万张,现已成为我国的珍邮之一。 这是印刷量极少的品种,价值连城。 但是邮票是印刷品,即使是珍品,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完全一样的邮票,但是每个印章和篆刻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这两个,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同样的复制品和形式的印章,也不完全一样,更何况篆刻的雕刻比书画艺术的创作量少。 从这样的立场来看,印章自然会更贵重。
印章的艺术性是综合性的,客观上有许多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是正常的。
多个印章的收藏者,本身对艺术有很好的感染力,例如热爱书画的人容易对印章产生感情。 在他们看来,小印章可以与闪闪发光的钻石媲美。 印章的价值,也体现在许多逸闻中。 例如,一枚玉制汉代的“婕妤妾娋”印章,纤细精致,备受世人珍视。 谁看都不简单。 据悉,许多高官愿意不惜万金购买,张学良也愿意花钱买给赵四。
一方面好印象的价格不应次于好画
记者:近年来,图章市场的行情在上升。 “收藏当时”的说法合理吗? 你如何看待印鉴的市场价值?
范正红:篆刻的创作和书画的创作相似,或者更复杂。 在拍卖市场上,两者的流通方法和过程也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的好印象不应该仅次于其价值好的画或好的书法。 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近七八年来,特别是奥运会采用“中国印”后,现代篆刻家的作品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比书画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章的潜在价值是巨大的。 而且印章本身的寓意和本身的许多特点,作为高端文化艺术的礼物比书画更好,流通性迅速扩大。 “收藏当时”的说法符合实际。
图章收藏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记者:有人收藏印章,以石头为主,也有人以印章为主。 两者在收藏中需要分别注意那些问题吗?
范正红:古印以铜质为主,玉、金、银都很稀有,篆刻创作以印石为材,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被称为“四大印石”,寿山石的田黄、昌化石的鸡血等本身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清代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现在好田黄石的价格是黄金的几十倍。
从这几年来看,印石的价值倍增超乎想象,仅从附加值的角度来看,单纯收藏印石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印石本身的作用是为了展示篆刻艺术,空如果是白色的话,很遗憾,这个收藏似乎缺少相应的文化品位。 最好的收藏有珍贵的印石,也有相应篆刻家雕刻的复制品,那就是完美的收藏。 例如,宣纸近年来迅速上升,被作为附加值收藏,但如果一个个体只收藏宣纸,其收藏高度和深度有限。 收藏书画,其艺术价值与收藏品位不相容。
图章收藏可以作为投资,但需要更深的文化知识和修养。 真正的藏家,是从篆刻的艺术立场出发的,许多藏印专家本身就是书画名家,他们在收藏中研究古文篆刻,越来越感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喜悦。 对于普通西藏人来说,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是禁忌,应该关注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修养。 这有基本的价值评估视角,可以合理看待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附加的文化投资价值。 归根结底,印章本身的艺术性、学术性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这就是收藏的本质。 摄影陈文进
标题:“访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