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刚吃饱,有食品安全问题。我很尴尬,我们对这件事很尴尬。”在2011年的“两会”上,王岐山副总理这样说。此后,温家宝总理表示,食品安全正面临“道德滑坡”和副总理李克强的“乱世重典”。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如果说30多年前,如何吃饱饭是最常见的事情,那么现在,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人,如何安全吃饭大概是最常见的事情了。
在中国30年的剧变中,诞生了许多社会矛盾,隐藏了许多社会危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焦虑都聚集到了一起:政府不到位,资本有利可图,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盲目消费主义等等。食品安全领域展示的中国社会图景似乎正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没有人是孤岛。在每一种社会危机中,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食品安全逐渐走向系统性危机。要摆脱这种痛苦的转型,尽快走出危机,需要的是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治理和努力。
对农业的思考
1958年1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这封信描述了一个小镇在春天是如何异常安静,没有鸟鸣声,没有自然的气息。经过四年的调查,她写出了《寂静的春天》。有了可靠的数据和材料,她严肃地指出,滥用杀虫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剂会伤害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并通过污染食物、空气体和水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从1950年到1960年代中期,滴滴涕和HCH被广泛用于世界粮食生产。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对农业生产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反思。之后引起了很大争议,得到了美国国会的重视,也毁了美国第一个农业环保组织的诞生。1972年,美国禁止使用滴滴涕。
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历史上,几乎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共同的历程——从餐桌到农村,大量的食品安全危机链起源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工业产品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镉米,毒豇豆,毒茶,“消毒”黄瓜...在中国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农业也已经过度化学工业化。
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高毒农药被许多残留期短、用量小、易降解的新农药所取代,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然而,中国直到1983年才颁布全面禁止滴滴涕的法令。在此之前,大多数水稻生长在这种农药环境下。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滥用毒害了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出现和增强,反过来又迫使人们增加农药的用量,使用多种农药生产食品,造成虫、药、粮、人的恶性循环。
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大规模生产、大流通的经济运行方式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菜品不分春夏秋冬,食物不分东西南北。大流通极大地增加了食物的丰富性,也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化学工业化。
农药残留、动物激素、受污染的きだよ气体和土壤带来的有害影响正在显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指出,中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两倍。
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农产品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把鸡鸭鹅等家禽的生命周期缩短到28到45天,把猪的生命周期缩短到2.5到4个月。“这些严重违反生物规律的种植养殖模式猖獗,使得各种农药、激素、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蒋高明说。
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破坏极大地侵蚀了农业和农产品。据环境保护部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约有1.5亿亩耕地被污染,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被重金属污染。
如果说这是一个互相毒害的时代,那么在源头上,毒害的过程已经开始了,这就导致了两种现象。一个是食物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差。因此,尽管有长期的共识和频繁的重码,仍然不可能扭转食品安全恶化的趋势,因为我们没有地方找到真正安全的食物,另一个是食物来源的生产者不吃他们出售的产品,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全食物链从上一页123下一页开始
标题:食品安全的系统性危机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2243.html